茶葉提香工藝(茶葉的制香工藝)
茶葉的制香工藝
1.制檀香:檀香一斤(片)用好酒兩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湯手即可。萊垍頭條
2.制碳香:檀香(片)蠟茶清浸一夜,控出焙干,以密酒拌令勻再浸一夜,慢火炙干。垍頭條萊
3.制沉香:沉香破碎,以絹袋裝,懸于銚子當中,勿令著底,米水浸,慢火煮,水盡再添,一日為好萊垍頭條
茶葉制香做法
古代"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現(xiàn)在大約三十分鐘。
一柱香:這個概念起緣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柱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那時的香皆為手工制作,且有標準,不是可以隨便做的,所以古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叫“更香”。
道門清規(guī)戒律中,也有與“一炷香”相關的內容
現(xiàn)在道教十方叢林依舊有類似的計時方式。早(晚)課之時,有信眾手持一炷香在經師的帶領下做經懺,早(晚)課結束時,一炷香差不多剛好燃盡。
茶葉的制香工藝有哪些
材料
柏子仁二兩,每個分作四片,去仁,臘茶二錢,沸湯半盞浸一宿,重湯煮焙令干甘松蕊一兩檀香半兩金顏香三兩龍腦二錢右為末,入楓香脂少許蜜和
做法
1燒好小炭餅,埋入香爐中的香灰之內,灰面上安放隔火片,再將若干粒柏子散置于隔火片上。
2接下來,炭火便會持續(xù)熏烤柏子,催動其中的香芬散發(fā)出來。柏子香,解釋為由柏樹籽通過簡單加工而制成的一種香或香丸,
3點燃可起到清神安心的作用。把柏樹籽進行簡單加工,做成香或香丸在香爐內熏烤,能起清安心神的作用。
4這種香制香之道十分簡單,成本也很低,制作原料來源方便,又不破壞環(huán)境,能廣泛使用。
香茶制作工藝
無論綠茶、紅茶或普洱茶,選料優(yōu)質、經正確工藝制作而成的茶葉,往往會散發(fā)出純正的、自然的茶香,聞起來沁人心脾;溶于茶湯后,喝起來也不會有令人不適的味道。
在此基礎上,什么樣的茶香表現(xiàn),可以將這款茶劃入“好茶”的范疇呢?如果僅以香氣而論,茶香純凈自然、層次豐富,比一般茶葉留香時間更久、湯含香顯著,且喝完后齒頰生香,具有這樣香氣特點的茶葉,其整體品質也會相得益彰。
高香型茶,從第一泡開始香氣就非常突出,但后半段香氣減弱比較明顯;內斂型茶香,前幾泡香氣不顯,品飲中段香氣充分呈現(xiàn),并一直延續(xù)到尾水,整體變化比較平穩(wěn)。
因此,只有完整的喝完一泡茶之后,才能對其香氣表現(xiàn)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茶葉的香型是怎么加工的
1、首次熏花
要制作熏花茶,首先要選好時節(jié)。顯而易見,是要選在花盛開的時節(jié)。如果花不開或者只有少量的花開,則沒有材料去做熏花茶。其次,做熏花茶必須要在花兒吐香的時候采花來和新茶一起熏制。如果采的花還沒吐香,或者花香已經吐盡,這時必定會事倍功半,做出來的熏花茶則會香味不足。所以制作熏花茶的第一步就是,在大量花開的時節(jié),將花適時采下按一定的比例與新茶拌合在一起進行熏制。在熏制的時候還要適當的散熱。因為鮮花是有活性的,雖然沒有加熱,與新茶堆放在一起還是會產生熱量。
2、烘干茶葉
進行第一次熏花之后,茶葉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花的香味。由于花中還有一定的水分也被茶葉所吸收,這個時候就需要對茶葉進行烘干,以便除去茶葉中的水分。烘干茶葉之前要把花朵從茶葉中篩除分離出來。
3、往復熏花烘干
制作熏花茶只熏一次是不夠的。往往需要多次熏制。每次的過程和上面兩個步驟大致相同。經過多次熏制,茶葉才能盡可能多的吸收花朵的香味,進而形成更高品質的熏花茶。
4、提花
經過往復熏花和干燥茶葉三五次之后,最后一次熏花我們只使用少量的鮮花進行熏制。這一步驟完成之后就不用再對茶葉進行烘干處理了。只需要把茶葉攤開晾涼,這樣熏花茶也就制作完成了。
茶葉的制香工藝流程
1、摘取鮮嫩的桑葉為原料,老嫩適中即可;2、將采摘的桑葉進行清洗,并晾干;3、將切好的桑葉均勻裝入蒸籠里;4、水蒸氣蒸5分鐘左右;5、待桑葉攤涼后,用雙手搓試攤滾,使葉形大致卷曲;6、進行干燥工藝;7、篩去碎末;8、用茶葉罐裝好密封。
桑葉茶的制作方法包括采葉、清洗、裝籠、蒸青、揉搓、干燥、過篩和包裝等過程。桑葉茶的制作方法具體為:
1、采葉
選擇桑葉,以采晚秋桑樹中上部無污染、無病蟲害,偏老一點的桑葉,但不能太老,太嫩葉子蒸煮容易爛,太老的葉子捻揉容易碎。
把采摘回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里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干凈。
2、清洗
將采好的桑葉用清水漂洗干凈,放在室內陰干至無水滴為止,洗掉粉塵和一些附著在葉子上的雜物。
3、裝籠
將切好的桑葉裝入蒸籠里,不過要注意不能將粘貼在一起,厚度在5-7厘米之間,以能均勻受蒸為宜。
4、蒸青
將放入蒸籠里的桑葉,用水蒸氣蒸5分鐘左右,以桑葉軟熟保持鮮綠為好。
5、揉搓
待桑葉攤涼后,用手在木板上沿一個方向攤滾,使葉形大致卷曲,葉汁溢出粘附在葉面上,手搓有潤滑感即可。
6、干燥
將揉搓好的桑葉進行干燥,可以放入熱鍋中不停地翻動蒸干水分。
7、過篩
將制成的桑葉茶迅速倒入干凈的容器內(不要用塑料容器)攤涼,冷卻后用適當的篩子篩去過細的碎末。
8、包裝
將成品桑葉茶,用密封的茶葉罐裝起來并儲存。
剛做好桑葉茶可以直接沖泡品飲,但是如果腸胃功能不太好的朋友,建議把剛做好的桑葉茶,在茶葉罐中密封保存一個多月后再沖泡。而且保存后的桑葉香氣更溫和,品飲回甘更好。
調香茶葉工藝
碳焙白牡丹屬于白茶,白茶經過低溫烘焙,促進內含物質的轉化,同時以火調香,使香氣、滋味進一步提高,達到熟化香氣、增進湯色,提高耐泡度。
但不是所有白茶都適合炭焙,以白毫銀針以及二級白牡丹以上等級適合選擇炭焙,原因是這兩個等級的茶葉只有芽或者一芽二葉,在炭焙過程中,勻稱的芽葉能均勻吸收。
而壽眉等級芽細葉多而且厚,在炭焙過程中會造成芽焙好而葉還為焙透,加上炭焙所需的人力物力
茶葉的制香工藝是什么
我國最北的茶區(qū)也稱江北茶區(qū),指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北,東至山東半島,包括甘南、陜南、鄂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這些茶區(qū)地形比較復雜,茶區(qū)多為黃棕土,部分茶區(qū)為棕壤,不少茶區(qū)酸堿度略偏高。
與其他茶區(qū)相比,這些地方氣溫低、積溫少,茶樹新梢生長期短,個別地區(qū)茶樹凍害嚴重。江北茶區(qū)的不少地方,因晝夜溫度差異大,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適制香高味濃的綠茶。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茶葉制香技藝
如果點香能準確量度時間,就不用發(fā)明鐘表了。 古代的香根據香的長度不同,大概在15分鐘到1小時之間。 也有能燒12個時辰也就是一天的香。 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不一定。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古時指"一柱香"的時間也就是一刻鐘左右即現(xiàn)在大約十五分鐘。而現(xiàn)在的香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麼快燃.不能作為計時參考。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后慢慢品嘗,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古人一天分十二個時辰,即 子:11pm-1am 丑:1am-3am 寅:3am-5am 卯:5am-7am 辰:7am-9am 巳:9am-11am 午:11am-1pm 未:1pm-3pm 申:3pm-5pm 酉:5pm-7pm 戌:7pm-9pm 亥:9pm-11pm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zhèn)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于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現(xiàn)時的十五分鐘。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于“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qū)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人流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白帧币韵碌姆址ú辉?,據《隋書律歷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茶葉的提香工藝
對龍井茶、舜皇玉龍和單芽茶等綠茶冷藏后,最好用龍井電炒鍋手工輝炒的方法來提香!注意,輝炒溫度以茶溫上升至65℃最好,如果低于60℃,提香效果較差,要是高于70℃,就會產生老火味了。
2、對于黃山毛峰、蘭溪毛峰、碧螺春等茶,因為干茶表面都覆有茸毫,最好用名茶烘干機烘焙方法來提香。注意,熱風溫度105℃左右最好,控制時間不超過10分鐘。
3、如果是泉崗輝白、涌溪火青等茶葉,可以用中小型瓶式炒干機滾炒或用名茶炒干機復火來提香。炒30分鐘茶溫上升到65℃左右就可以了!
4、家庭冰箱冷藏的茶葉,拿出來喝時,可以先放入微波爐設置“100的微波功率”加熱60—80秒,取出后稍作攤涼后喝,這個方法對于帶有生青氣味的茶葉提香效果非常好哦!
以上四點是冷藏后的茶葉如何提香的方法,效果很好,
茶葉加香工藝流程
鳳凰單樅又稱廣東水仙。香型有多種,如,芝蘭香,玉桂香,通天香等,茶葉的香氣是茶本身自帶的,也是制茶師傅在炒制過程中的工藝,心情和手法的結合。采茶要分株單采,在清明前后至谷雨期間,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一般于午后開采。當晚就要加工,制茶要在夜間進行,經過曬青晾青碰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經過10小時制成成品茶。好的單樅耐泡,而且香氣持久,七泡后仍有余香。
個別商家會在單樅茶中加香,如干茶聞起來有非常香的,泡開兩三泡后茶湯就沒了味道,就是加香的鳳凰單樅茶。很好區(qū)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