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是如何制作的?
茶葉,歸根結(jié)底是一種食物
看食材經(jīng)過烹飪變成你喜歡的食物是一種美的享受,而對于出色的廚師來說,則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加工食物,加入自己對食材的理解,對火候的把握,從而得到能表達自己的心意的作品
在武夷山看了一片葉子,從鮮葉到成茶的制作過程,給我很多感動。武夷巖茶是「工夫茶」的起源,所謂「工夫」,就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武夷巖茶是制作工藝工序最多、技藝要求最高的名茶。為了便于記憶,武夷山當(dāng)?shù)夭韫ぞ幜宋寰涿裰{:“一采二倒青,三搖四圍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九復(fù)十篩分”,具體包括近二十道工序
1、采摘:武夷巖茶的春茶采摘通常為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中旬,采摘時一般要求中開面采,即一芽二到三葉,最多四葉
標(biāo)準(zhǔn)的三葉包心
2、 倒青(萎凋):為了避免鮮葉熱變,采摘的鮮葉需盡快運達茶廠進行倒青(即萎調(diào)),目的在于蒸發(fā)水分、軟化葉片,這是形成巖茶香氣滋味的基礎(chǔ)
在萎凋走水的鮮葉
3、 做青(也成為搖青):做青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殊的色、香、味、韻和“綠葉紅鑲邊”的重要階段,通過葉緣的碰撞、摩擦、擠壓而引起葉緣組織損傷,促進葉內(nèi)含物氧化與轉(zhuǎn)化。整個做青過程需要耗時8—12小時甚至更久,所以做青師傅通常都是需要通宵做茶的,非常辛苦
將茶放在水篩里呈螺旋狀搖晃,搖后靜置,然后再搖,需重復(fù)6~8次
4、 炒青:炒青(也叫殺青),講茶葉在鍋中翻炒,利用高溫破壞茶葉中酶的活性,終止發(fā)酵
5、 揉捻:揉捻是形成巖茶外形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使茶汁溢出,茶葉卷成條索
6、初焙:武夷巖茶傳統(tǒng)碳焙工藝有“三道火”,初焙、復(fù)焙和燉火。經(jīng)過炒青和揉捻后的茶葉即可進行初焙了,目的是使茶葉失去部分水分,達到半干燥狀態(tài)
傳統(tǒng)碳焙
7、 揚簸:初焙后的茶葉倒入茶湖,進行揚簸,目的是去掉黃片和老葉等
8、 晾索、 揀茶:將簸過的茶葉移出焙火間,放于晾架上攤晾,防止發(fā)熱。攤晾至第二天的茶,由女工揀去茶梗及黃片,留下卷曲的茶索
把中間的長耕去掉,留下卷曲的茶葉
9、 復(fù)焙:將茶葉焙至所要求的程度,防止霉變,減少苦澀味。揀梗后即可進行第二道火——復(fù)焙。茶葉在足干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第三道火——“燉火”。使火至茶條內(nèi)心,防止茶葉返青。這是武夷巖茶特有的工藝、對提高茶葉滋味、香氣、耐泡度、茶湯顏色等有很好的效果
這三道火所間隔的時間很長,有的長達3個月,具體的原則是:看茶做茶,根據(jù)茶葉返青的情況來安排焙火時間
10、團包—補火:根據(jù)不同茶葉,有的需要進行團包、補火等處理,以避免香氣損失。即用毛邊紙包成圓肉包形狀,附上紅紙捻樣標(biāo)簽,成為“團包”;補火則是用低火焙去紙上的水分,避免茶葉吸收發(fā)生霉變
11、毛茶裝箱:燉火結(jié)束后趁熱將茶裝入內(nèi)襯有錫箔紙的木箱中,這也是武夷巖茶特有的工藝,能對巖茶內(nèi)含物起熱處理的催化作用,以達到香氣滋味的提高
剛焙好的烏龍茶,有一股明顯的“火香”,茶性也由寒變溫,此時如飲用,往往容易上火,一般需要存放3—6個月進行退火。所謂“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好的巖茶,一般都是今年的茶隔年喝,為最佳品飲期
所以你覺得巖茶好喝,這并不是無緣無故的,這是因為有更多人為你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