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鍋底湯要怎嘛熬
一、砂鍋底湯要怎嘛熬
先把豬骨洗干凈,剁成大塊,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后放入加有開水的湯煲中,放入蔥段、姜片,用文火煲3~4小時即可。
二、砂鍋粉里面要放些什么料
制作材料
原料和基本配料:米粉、雞蛋清、豬油、菜籽油、辣椒面、八角、桂皮、茴香、料酒、花椒面、姜絲、蔥花、鹽、醬油、味精、雞湯、蓮花白菜、綠豆芽、水發(fā)海帶絲、水發(fā)木耳絲。
臊子配料:火腿腸、辣子雞、豬肉沫、豬肉絲、水發(fā)玉蘭片、水發(fā)香菇、豬肉園子、豬大排、榨菜絲。
做法
小砂鍋下菜籽油燒6成熱,下姜絲、辣椒面、花椒面、用筷子翻炒香,接著下蓮花白菜、綠豆芽、水發(fā)海帶絲、米粉、雞湯煮開5分鐘,加豬油、鹽、醬油、味精調(diào)好味再放上臊子和蔥花即可離火,離火把砂鍋放在小瓷盤里上桌,食用時要同時準(zhǔn)備筷子和小湯勺,邊喝湯邊吃粉,短時間湯、粉都是燙的。
三、求成都雜醬面做法!
1、雜醬面
做法:
(1)首先,要抄臊子肉。
肉,最傳統(tǒng)的都是選用上節(jié)子五花肉,半肥半瘦,坐墩兒和夾子肉拿來抄臊子真的是浪費(fèi)了。
把肉宰成渣渣,如果拿刀宰,皮皮都可以切進(jìn)去,咬起來過癮。
炒的時候一定要用純菜油,因為菜油香不說,抄出來的臊子不會粘起。
五花肉末炒散后加甜面醬,醬油,用量以醬香色佳為標(biāo)準(zhǔn),其他的都不加了。
不用加料酒,不用加姜哈,不然醬的味道要串,如果用爛肉抄才加這些。喜歡吃芽菜的可以加點,但是注意不要多了,容易咸。
(2)接下來兌碗底相料。
熟油海椒要一湯瓢,做熟油海椒的時候,一定要純菜油,干海椒面要最好二荊條,喜歡辣的可以和朝天海椒面和拌。
醬油要一湯瓢,醬油有顏色有味道就可以,如果要講究一下,也可以自己做復(fù)制醬油。
蒜泥水半湯瓢,做蒜泥的水一定用涼開水哦。
糖一勺,一勺就是吃炒飯用的那個鐵瓢跟兒的量。
花椒面一勺。
鹽和味精1/4勺。
這樣低料就打好了,可以先和一下。
最純正和傳統(tǒng)的底料是不放芝麻醬和醋,不放豬油,香油,不放花生,核桃,如果自己口味喜歡可以少放。
(3)最后就是煮面了。
面條一般用粗點的好吃些,在菜市場可以買韭菜葉子,寬面,機(jī)器刀削面。
如果有閑心,可以自己做面條,和面的時候可以加雞蛋,揉面的時候一定要有力,才勁道,用濕毛巾發(fā)面的時候時間要夠,面條粗細(xì)自己掌握好。
煮面一般來說要硬一點,太耙了容易粘起,和不轉(zhuǎn)相料,耙了也影響口感。
面煮好了后,要把水濾干再放到碗頭,再燙點菜葉子,我最喜歡吃豌豆尖和芹菜葉子了。
最后把炒好的臊子肉放在面上,放點蔥蔥就大功告成。
2、素椒炸醬面
材料:
以二兩一碗計
鮮切面100克、青菜(萵筍尖或者豌豆尖)20克
炸醬面調(diào)料(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增減):醬油1湯匙(15ml)、甜紅醬油1茶匙(5ml)、芝麻醬1茶匙(5ml)、香油2茶匙(10ml)、醋半湯匙(10ml)、紅油辣椒1湯匙(15ml)、花椒面、雞精半茶匙(3克)、蔥花20克、蒜泥10克、豬油1茶匙(5ml)、芽菜肉末1湯匙
做法:
1,用芝麻油將芝麻醬調(diào)勻待用,青菜洗凈待用;
2,將包括調(diào)好的芝麻醬在內(nèi)的所有調(diào)料按照個人的口味放入碗內(nèi)待用;
3,鍋內(nèi)加足夠清水燒沸,將面條抖散放入沸水鍋內(nèi),用中火煮熟(無白心即可),再加入青菜燙熟;
4,將面條撈出瀝干,放入調(diào)料碗中,再舀上芽菜肉末料即成。
四、做素臊子面放什么調(diào)料
原料配方
編輯
富強(qiáng)粉25千克 菜籽油(關(guān)中地區(qū)自古產(chǎn)菜籽油,鮮有吃花生油的傳統(tǒng))1千克 香油500克 黃花菜750克 木耳250克 粉絲1.5千克 炸豆腐2.5千克 白豆腐25塊 醬油2.5千克 花椒、大料、味精、蔥,姜、鹽等少許
制作方法
編輯
1.將黃花菜、木耳、粉絲用開水泡開,洗凈改刀。黃花菜、木耳切成3厘米長段。粉絲切成15厘米長段。將白豆腐上鍋蒸熟晾涼,切成1厘米見方塊。再取25塊白豆腐切成小方塊,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來瀝去油,就成炸豆腐,待做臊子用。
2.將大鍋洗刷凈,燒干,放入花生油1千克,油熟后放入花椒、大料、蔥、姜,然后放醬油、燒開再放入涼水35升左右,接著將黃花菜、木耳、粉絲、白豆腐、炸豆腐放入鍋內(nèi),再加味精和精鹽調(diào)味,鹽以咸淡適口為準(zhǔn)。待鍋燒開后掏出放入大桶內(nèi),即成澆面用臊子。
同時可隨時加入香油。另外要燙點菠菜或白菜,加放到臊子中作菜碼用。
3.面條可用機(jī)器壓面,也可用手工搟面。面條的粗細(xì)不限,一般是用中條。將面條煮熟撈入碗中,再將做好的臊子澆在面上即成臊子面。
4.按傳統(tǒng)作法也可用黃花菜、木耳和蒸熟的白豆腐、炸豆腐切成菱形小片,再用雞蛋攤成蛋卷,切成鴨舌片制作成臊子。臊子鍋內(nèi)可謂上很薄的淀粉,用時加香油澆入碗中。
五、家?;劐伻獾淖龇??(詳細(xì)點)正宗川菜。
做法
(一)
豬后腿的二刀肉370克,青蒜(青椒、黃蒜臺亦可)70克,大油25克,面醬12克,醬油,料酒各12克,白糖5克,豆瓣醬、蔥各5克,味精3克。
(1) 將肉切成4厘米寬的條,用開水煮熟改切成片,青蒜切成寸段。
(2) 將白肉先下入熱油中煸炒至肉出油卷起,即加入豆瓣醬、面醬炸出味后下青蒜和其它各種調(diào)料,再翻炒幾下即成。
(二)
用料:五花肉(肥:瘦=3:2、帶匹)、郫縣豆瓣、料酒、花椒等
配菜:蒜苗/青椒
1、將鮮肉煮至八成熟
2、將煮過的肉切片
3、燒油
4、油開后,下郫縣豆瓣,用大火炒至有香味溢出
5、下切好的肉片炒至肥肉部分變小、打卷
6、下配菜,炒熟即可
四、要領(lǐng)
1、選肉要精:
要當(dāng)天宰殺的鮮豬肉,后腿二刀,肥四瘦六寬三指,太肥則膩,太瘦則焦,太寬太窄都難成型。
2、煮肉要調(diào)味:
清水煮肉,難出肉香,因此,水滾開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開)、大蔥節(jié)、大蒜、花椒吊湯,等湯氣香濃,再放入洗凈的豬肉,六成熟就撈起備用,不能煮得太軟。
3、切肉要巧:
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斷,熱的時候又燙手,下刀難以均勻,懂行的廚師,把撈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內(nèi)熱時下刀,現(xiàn)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剛煮好的肉放到急凍室里兩三分鐘,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當(dāng):
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縣豆瓣,用刀剁細(xì),甜面醬要色澤黑亮,甜香純正,醬油要濃稠可掛瓶壁。
5、煎熬要拿準(zhǔn)火候:
掌握火候是回鍋肉的關(guān)鍵。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細(xì)的郫縣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澤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溫拿捏得當(dāng)?shù)膸煾?,能把肉片熬制成一個一個的卷窩形狀,俗稱“燈盞窩”。肉片成窩時,立即放入甜面醬、醬油少許,也可適當(dāng)放幾滴料酒,放一點雞精,以增加香味和鮮味。然后,馬上加入配料,改為大火,翻炒致熟就可起鍋。
五、注意事項
做回鍋肉,關(guān)鍵在精細(xì)二字,越簡單的,就要越用心。
熱鍋中油到四成溫燙,就可放肉煎熬。切好的肉,放了一陣子,肉片就會粘連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離,若讓肉片待粘連的油化開,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膩,煎熬不均勻,因此,煮肉的湯要保持一定溫度,肉片下鍋前,用漏瓢將肉在湯中汆散,再入鍋煎熬,這樣,肥瘦不斷,而且,肉片上一定的水分,還可保持肉的嫩軟。四川人把回鍋肉又叫做熬鍋肉,烹飪技藝中,沒有“熬”法,它是將炒、爆、煸、炸四法融為一體,使烹制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風(fēng)味特點。
一些在家里主廚的人,習(xí)慣冷鍋放油,還習(xí)慣直接放生油熬熟后做菜,一般來講,這都是烹飪之忌。冷鍋熱到勁起,油溫過高,生油熬熟,油煙太重,熗入菜中,大敗菜的本味。因此,應(yīng)該待鍋熱后,放入已經(jīng)熬熟的油,做回鍋肉也要先放一點油,最好是熬熟的菜油,菜油與肉中的豬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應(yīng)該待鍋熱后,放入已經(jīng)熬熟的油,菜油與肉中的豬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現(xiàn)在城里人,已很少用菜油的,況且,市面上也很少能買著質(zhì)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調(diào)和油了。還有人怕油太重,干脆不放油,直接將切好的豬肉放入鍋中煎熬,這樣做,油是不重了,但肉也干焦了,入口難以化渣,全無了回鍋肉干香中徐徐而來的細(xì)軟。其實,嫌油太重,下配料和作料前,倒出一些就是。
星庫魯庫 回答采納率:47.9% 19:21 檢舉
回鍋肉正確做法(四川版)
原料:
帶皮豬后腿肉、陴縣豆瓣、白糖、花椒、姜、味精、菜油、蒜苗
做法:
將肉洗凈,放入開水鍋中煮至7分熟,撈起晾涼,切成厚度為一枚一圓硬幣厚,大小均勻的片、蒜苗洗凈,用斜刀切成菱形,(不宜切得過長)待用;
炒鍋置旺火上、下少許菜油,將油在鍋內(nèi)晃動,使其潤滑鍋周圍,不至于下肉時與鍋底產(chǎn)生粘連,待油溫?zé)?成熱時,放花椒10枚、姜片少許、輕輕炒動,放入切好的后腿肉、翻炒,頻率不能過快,動作小點,以免在爆炒時油濺起。炒到鍋中肉片微微卷起,水分基本炒干時,放入白糖少許、陴縣豆瓣繼續(xù)翻炒,豆瓣炒出香味,加入蒜苗,炒至蒜苗斷生,放入味精,起鍋盛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