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對南北飲食的影響
一、土壤對南北飲食的影響
您好
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面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結(jié)構(gòu)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shù)氐霓r(nóng)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干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yǎng)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從菜量來看,南方多數(shù)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豐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數(shù)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種相對還是少了些。尤其在農(nóng)村可能差別更大。
北方的農(nóng)作物主要是小麥和高粱,還伴有各種雜糧,一般以面食為主,如饅頭、花卷、包子、餃子、餛鈍、烙餅、面條等,北方菜系比較粗獷且清淡,主要以醬(醬骨架之類的),紅燒(紅燒肉之流),燉(小雞燉蘑菇之類)等烹飪技巧為主,煎炸煮燜燴炒,樣樣俱全,講究一日三餐或稠或稀,或干或湯,粗細搭配,粗糧細作,細糧精制。
由于北方獨特的水土和地理環(huán)境,使得醋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像山西的飲食文化,有著濃郁的黃土高原氣息和傳統(tǒng)的生活特色,山西人嗜好吃面,兼喜湯飯,湯料豐富而鮮美,構(gòu)成了山西這個由雜麥王國到面食王國的血脈淵源。
南方主要農(nóng)作物為水稻,一般以米飯為主食。南方人對事物做工精細,如面食,南方的饅頭包子等,是香嫩細滑,個頭不大。海南面食種類繁多,做法也多樣,有湯粉,鹵面,炒面,炒粉類。
由于沿海地區(qū)的環(huán)境因素,海南人愛吃海鮮,家家戶戶的飯桌上必有一條魚,蝦蟹貝類也是海南人的最愛。海南的吃法崇尚鮮嫩、清淡,很多食物為清蒸,水煮,做的過程中放極少的調(diào)料,吃的時候再配以調(diào)料蘸著吃。以海南的白切雞為例,做法獨特。就是把雞放在清水里煮,加點鹽,大概于八分熟的雞口感最嫩滑,還有特別的調(diào)料,就是用雞湯拌上蔥蒜等作為調(diào)料,有的地方還有山茶油或香麻油調(diào)配姜絲、蒜茸、桔汁、精鹽等制成的佐料,別有一番風味。
南方的粥也與北方有很大的差別,北方的粥比較單一,但南方人,不僅粥里放菜,就連火腿、蛋,肉沫一鼓腦往里放,甚至粽子都裹香腸、雞蛋等。據(jù)說由于天寒地凍的關系,北方人做菜都喜歡一鍋燉,就像吃火鍋,而南方喜歡把菜分開炒。這就形成了南方獨特的飲食文化。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任何地區(qū)的文化都是一定地域內(nèi)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有著很深的社會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一定地理環(huán)境下食物資源和生產(chǎn)活動決定著人們的飲食方式的差異。
這深刻說明復雜多樣的地理形勢和氣候環(huán)境為中國飲食文化多樣化提供了空間條件和自然基礎。通過以上分析,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了南北方的飲食文化特點和差異,南北差異的融會貫通,便形成了中華民族當今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并將流傳千古。
二、小麥面怎么做法
基于有網(wǎng)友的要求,我就將小麥餅的做法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步:拌餡 餡有很多種,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來做,但有一點餡要干一些的,不然會把面弄糊就不好做了;我們那邊做得比較多的餡有:梅干菜肉,這是最經(jīng)典的,也是大部分人最喜歡吃的,肉不要燒熟,生的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就行了,梅干菜不要加得過多,不然會咸的,再加點蔥花及一些基本的酌料油、鹽、雞精就行了,很簡單的;還有就是土豆、藕、粉干、豇豆、南瓜等等很多都可以以做餡,但這些蔬菜類的你最好都炒一下,但不要太熟。拌餡這一步最重要了,最終餅好不好吃就取決于你的餡好不好吃。
第二步:和面 面粉呢你去買的時候跟店家說是拿來做餅用的就行了,將一定量面粉放在容器里加一定量的水,進行攪拌,注意豁出來的面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軟,看自己的把握,和好面后將面弄成一個個小面團(大小可以自己定)然后搓成圓形放在一邊,逐一不要放太久不然面會硬化的,這也是我把和面放在第二部的原因。
第三步:做面餅 將之前做的小面團用搟面杖將面團搟成均勻的薄薄的圓形。
第四步:包餡成形 將之前做好的餡取適量放在面餅中間,然后將面餅的邊一點點粘在一塊,做成帶褶皺的樣子(如圖1),這一步帶點技術(shù)性,剛開始可能不會弄,不過慢慢來。
第五步:烙餅 最好用平底鍋,方便而且一次可以烙好幾個,鍋加熱后將上面做的餅直接放入鍋中,你也可以在餅的中央蘸點油,記住是帶褶皺的那一面哦,然后將這一面朝下放在鍋中烙,隔點時間就將餅翻過來烙,之后就是將餅正反面來回烙,熟了就可以出鍋了。
第六步:吃餅 也許有人說這一步?jīng)]什么好說的,不就是吃嘛,但最后一步還是挺重要的,以為做出來的餅往往里面會充滿熱空氣(特別是肉餅),你如果一口咬下去的話,容易燙傷,所以吃前最好將餅先弄個小口,將熱氣放出來。 哈哈~,以上就是做小麥餅的全攻略了!
望采納,謝謝!
三、酥油怎么吃
油茶做法:先用茶葉熬茶,只取茶水,倒入竹筒中,加入酥油,酥油是牦牛的油,塊狀的,放入后和茶水一起慢慢的打,邊打邊加入鹽,等打溶了就可以喝。糌粑可以拌在酥油茶里面喝,也可以一口糌粑一口酥油茶。
====
在西藏,在每個藏胞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以前,牧民提煉酥油的方法比較特殊.先將奶計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 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
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 現(xiàn)在,許多地方逐漸使用奶油分離機提煉酥油。一般來說,一頭母牛每天可產(chǎn)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種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調(diào)和著吃。逢年過節(jié)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眾平日喜歡喝酥油茶。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們喝酥油茶,還有一套規(guī)矩。當客人被讓坐到藏式方桌邊時,主人便拿過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著主人(或主婦)提起酥油茶壺(現(xiàn)在常用熱水瓶代替),搖晃幾下,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剛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過酥油茶壺站到客人跟前時,客人便可以端起碗來,先在酥油碗里輕輕地吹一圈,將浮在茶上的油花吹開,然后呷上一口,并贊美道:“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開?!笨腿税淹敕呕刈郎?,主人再給添滿。就這樣,邊喝邊添,不一日喝完,熱情的主人,總是要將客人的茶碗添滿;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滿,你就擺著;客人準備告辭時,可以連著多喝幾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點漂油花的茶底。這樣,才符合藏族的習慣和禮貌。
另外一種就是在烙餅子的時候加一點進去,可以使皮兒更酥,也有一股額外的奶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