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給你印象最深的美食是什么
西安給你印象最深的美食是什么?
西安當然不只有肉夾饃,羊肉泡饃,還有各種大開眼界的美食,比如葫蘆頭泡饃,比如羊血饸饹。
葫蘆頭泡饃可不是葫蘆,其實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似葫蘆,因此叫葫蘆頭,饃塊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
葫蘆頭泡饃可不是葫蘆,其實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似葫蘆,因此叫葫蘆頭,饃塊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
吃時配以閉棚蘆泡菜更是爽口,絕對是不能錯過的風味小吃。
葫蘆頭也是陜西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最愛。里面肥腸很多,不肥不膩。骨頭湯很濃郁,粉絲和饃冒得很到位,饃很入味,粉絲不軟不硬,味道沒得挑!一個字~贊!
葫蘆頭也是陜西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最愛。里面肥腸很多,不肥不膩。骨頭湯很濃郁,粉絲和饃冒得很到位,饃很入味,粉絲不軟不硬,味道沒得挑!一個字~贊!
葫蘆頭泡饃不如牛羊肉泡饃普遍,其中翹楚的豬大腸無異味,手續(xù)繁雜。除了清洗外,需要經(jīng)過焙烤,小火慢煮四五個小時,再晾干水分,與豬骨,整雞合煮三小時始成。至此,湯濃而白似牛乳,大腸香軟可口。葫蘆頭泡饃所用之餅乃半發(fā)面餅。
葫蘆頭泡饃不如牛羊肉泡饃普遍,其中翹楚的豬大腸無異味,手續(xù)繁雜。除了清洗外,需要經(jīng)過焙烤,小火慢煮四五個小時,再晾干水分,與豬骨,整雞合煮三小時始成。至此,湯濃而白似牛乳,大腸香軟可口。葫蘆頭泡饃所用之餅乃半發(fā)面餅。
將滾開的湯澆在碗中,完全浸泡饃塊,再用手勺扣住饃塊,將碗中的湯瀝回鍋中,如此反復三五次,以饃熱透,入味為度。
除此外,羊血饸饹也是讓人驚艷。
除此外,羊血饸饹也是讓人驚艷。
西安的饸饹面,面是蕎麥面與白面混合,面條比較細,很多都是用老式壓桿式工具來壓出面條,一般都放羊血,口味偏辣。陜西的饸饹:一黑,二紅,又黑又紅。蕎面制作,顏色偏黑,因為是連皮一起磨了吃的。
這個東西跟榴蓮,魚腥草一般,真的轎帶是愛的人超愛,不喜歡的人甚至都要繞道而行。
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古都,第一個穿入腦海的當然要算赫赫有名的兵馬俑了,當然要講到美食的話當然不能錯過的是西安的面食了,比較有名的當屬羊肉泡饃以及肉夾饃了,喜歡吃面食的朋友去西安一定不要錯過!
肉夾饃是陜西(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區(qū))著名小吃,起源于戰(zhàn)國,當時稱“寒肉”。 在西安,老樊家?guī)缀醭闪伺D汁肉的代名詞。 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醬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于選料精細,調(diào)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后余香久不散?!?吃時切臘汁肉少量,夾人剛出爐的白吉饃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和白吉饃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還有涼皮,羊肉泡饃,燥子面,紅燒肘子等等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
作為本地土著,大家都推薦是泡饃,涼皮,肉夾饃之類的耳熟能詳?shù)臇|西。
我來說說一些農(nóng)家飯,從小吃到大的。
首推:麻食,里面配菜豐盛,最好的麻食是手
茨出的小疙瘩。
其次是:漿水魚魚。用芹菜窩的酸菜漿水,面糊糊用一種漏斗撒下,型似蝌蚪,澆一勺辣油,夏季必吃。
最后是:槐花麥飯?,F(xiàn)在槐花少了,吃不了這種飯了
我是陜西人,現(xiàn)在就在西安,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西安的美食很多,特別是小吃,數(shù)不勝數(shù),也很有名。如果說菜系,陜西菜不和你們比,那是真心比不過,如果是面食和小吃,那我們陜西是真的誰都不服。我接下來舉例
第一個就是羊肉泡牛肉煮
確切的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做法不同吃法也不同,在西安流行的叫牛肉煮,又名牛肉煮饃,用的餅是死面餅,過去吃牛肉煮,是需要食客自己掰餅子的。把餅子掰成小指指甲蓋那么大,一般進店掌柜的都會問幾個餅?一般都是兩個餅,自己掰,根據(jù)食客掰的餅子,廚師就能知道這是老食客還是新食客,如果餅子掰的太大,會被廚師退回來從新掰。
羊肉泡在東府流傳的比較多。一般以渭南這邊羊肉泡最為有名,羊肉泡又名水盆,特別是冬天和困,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水盆,那一整天都不冷。水盆的餅是燒餅,發(fā)面餅,過去都是長條狀,又稱為牛舌餅,后來又出現(xiàn)了月牙餅,現(xiàn)在都是圓餅。
第二個就不用說了,肯定是三秦套餐
三秦套餐里就有兩個馳名中外的小吃,肉夾饃和涼皮。
先說涼皮。是關中的銷量最好的小吃之一,相傳發(fā)明于秦始皇時期。涼皮又分為面皮和米皮,面皮一般關中人吃的多,材料是面粉經(jīng)過水洗后蒸出來的,口感勁道,嚼起來有勁,米皮是漢中比較流行,是用粳米做的,口感“筋”、“薄”、“細”、“穰”。
接下來說肉夾饃。肉夾饃在西安又稱為臘汁肉夾饃,相傳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韓國,后來秦國吞并韓國后做法流傳到秦,加饃的白吉饃起源于咸陽,在西安有名的樊記肉夾饃,始創(chuàng)于1925年,創(chuàng)始人是樊鳳祥父子。
為啥叫肉夾饃,這就有很多傳說了,一種說法是和古漢語有關,原本肉夾饃叫肉夾于饃,因為老百姓不可能學習老夫子文縐縐的說話,于是乎就把于字給去掉了,直接叫肉夾饃。另一種說法是叫饃夾肉容易賠錢,因為陜西話的饃夾肉和沒加肉的方言太難分,為了不賠錢就反過來叫肉夾饃。
第三個就是面食。
面食才是陜西最能拿出手的食品。過去不管去誰家,家里做飯的女人都有一手做面食的好手藝,特別是面條,不管是手搟面,扯面,臊子面,拉條子,麻食,老哇撒等那真是一絕了。至于做法就不一一列舉了,真的是太多了,特別是蹲著吃面,那是陜西的一個風俗。
在陜西,能吃的太多了,就是我也不敢說把西安的面食小吃吃遍了。還有葫蘆頭,餃子宴,柿子餅,麻團,油糕,豆腐腦,油茶,煎餅等等,真是百吃不厭,越吃越想吃一個城市。
十三朝古都西安有哪些美食?
謝約又又媽學美食為您回答
西安的美食可能一多半人都會先想到“泡饃”,想到++街。他們只是西安美食的一小部分,現(xiàn)在的++街太商業(yè)化了,回族風情略顯的尷尬。
常駐西安的人更喜歡找一些“蒼蠅館子”,品嘗地道的特色。愛吃的人都喜歡“扎堆”,哪有好吃的美食,趕早、排隊都不能阻擋美食給人帶來的欲望。
用又又姑娘在學校學習的一個小段子介紹下:說西安道西安,西安的美食說不完,鍋盔、涼皮、油酥餅、金線油塔、黑米羹、羊肉泡、石子饃、德發(fā)長的餃子香又香……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
這句話最早出處是來自于《羅馬假日》,翻譯過來就是,(你)“要么(去)讀書,要么(去)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這句話一直以來我都很是喜歡!
去年去了一趟西安,西安之行我早已提前泰然自若,游刃有余的完成了,就算會碰見天公不作美的天氣情況那也不會打亂我所有的計劃和安排,我給西安之行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慢游記,慢游記的含義并不是簡單的如字面意義一樣(慢慢的++記錄),其實它真實的含義是放慢你旅行的腳步,深入到當?shù)厝说纳钪腥?,盡情的去感受當?shù)厝说娘L土人情,瑣碎理短,不要只是去為了游一座城而去游,而是要去感受一座城市的內(nèi)在!
(圖片為之行美食總結和分享)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西安都有哪些好吃的?
已經(jīng)二十多天沒出門,吃的雖然不缺,但做來做去,總還是覺得嘴里寡淡,少了許多滋味。
自然也就想起了在西安吃過的那些美食來了。
二十歲的年紀去西安,頭一個吃的是肉夾饃。從內(nèi)蒙出發(fā),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熬的兩眼紅通通的,出站時候兩條腿都是麻的。一下火車,又覺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那種熱是火車站南來北往的人們擠在一起擠出來的。人被推推搡搡往前走,找到了學校的牌子,繼續(xù)推推搡搡,終于出了車站,才看到護城河里綠綠的水,水邊矗立的古城墻,空氣中終于透出了點兒興奮勁兒來,這時候,才覺肚子餓了。
比我早來西安一年的哥們兒,先前就電話聯(lián)系好要接我,我等了一會兒,沒見來。直到我坐上了去學校的大巴,都一直沒看見他,想著可能錯過了,到了學校再聯(lián)系吧。就在車子發(fā)動的那一刻,只見遠遠有個人沖著我們學校的車跑過來,單薄的身體套個寬大的白襯衫,正是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我打開車窗朝他招手,喊著他的名字,車里的同學們都齊刷刷看向他,只見他滿頭大汗,喘著粗氣,說他過來的公交堵車了,我倆沒說幾句話,司機就要出發(fā),他從車窗外塞進來個肉夾饃,說:“路上吃!”
白吉饃臘汁肉
雖然后來在西安的幾年里,吃了各種玲瑯滿目的西安小吃,但怎么說,肉夾饃一直在心里占著一席之地,美味雖談不上,一餓的時候就老想??上?,后來輾轉各地,別的地方也能吃到,但都差那么點兒意思。
真正揭開西安美食大幕的,是西安的面無疑。
油潑面,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對于北方愛吃面的人來說,來西安算是來對地方了。面的特色做法是一方面,但要說最經(jīng)典的,也是和其他地方面食味道區(qū)別開來的,其實是那盆兒油潑辣子。我去過的好多地方,去買了當?shù)乩苯?,用面館師傅處問來的方法,都試過,總是出不來那個特殊的香辣味兒,而現(xiàn)在可以買到罐裝的辣椒油,味道接近,也還是不如現(xiàn)潑出來的香。那個香氣,很醇厚,不尖銳。是一種地道的樸實的辣味兒。愛吃的恨不得一碗面里,每吃一根面條配上一口油潑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