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盤庚遷殷的原因和意義如何?
盤庚遷殷
(1)原因:
①人類剛剛邁過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此時征服自然的能力還比較小。一旦發(fā)生天災,輕則生活環(huán)境毀壞殆盡,重則整個群體就此滅亡。正因為如此,那時的國家經(jīng)常為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所逼迫,四處遷徙,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這是商朝多次遷都的原因之一。
②連綿不斷的政治動亂,大大削弱了商王朝的統(tǒng)治,“九世之亂”后,出現(xiàn)了“諸侯莫朝”的局面,商王朝陷于內(nèi)外交困的危機之中。盤庚當政后,為了扭轉動亂局面,于公元前1300年,不顧舊貴族的反對,毅然將都城由奄(今山東曲阜)遷于殷(今河南安陽小屯)。
③盤庚是個能干的君主,他深知都城位置的重要性,因此即位以后就下決心要選一個合適的地方,再次遷都,以保持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實現(xiàn)商朝的長治久安。
意義:
盤庚遷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商代歷史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扭轉了商王朝的頹勢,從此商王朝結束了“蕩析離居”、“不常厥邑”的動蕩歲月,迎來了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輝煌燦爛的新時期。殷都在武王滅紂以后遭到破壞,歷盡滄桑,變成廢墟,稱殷墟。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fā)掘出11座商王大墓,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片和各種精美的青銅器、玉器、骨角器,反映了商朝的歷史文化狀況。
盤庚遷殷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只是這件大事的意義到了近代方才漸漸為世人所知曉。
商朝從建國到滅亡,歷經(jīng)五百多年,前期屢屢遷都,直到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陽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時候也稱為殷商。商朝定都于殷是從盤庚開始。
陽甲商朝的第十八個王死了,陽甲的弟弟盤庚做了王。商朝歷代的君主和奴隸主貴族們,過著腐化的生活,他們寄生在國人和奴隸身上,殘酷地剝削人民和奴隸,任何事情都驅(qū)使奴隸去做,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奴隸們不堪忍受折磨大批逃亡。商朝被階級矛盾和奴隸主內(nèi)部的矛盾削弱,國力日漸減弱,有些小國和少數(shù)民族也起來反叛,加上水澇、干旱等等自然災害,內(nèi)外變困使得商朝這個奴隸制國家簡直到了崩潰的邊緣。
盤庚是個很有智慧的人。他看到這種情況,覺得國家不能再照老樣子維持下去了,應當想出一個根除弊病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挽救商朝的衰亡。于是,他決定把都城遷到殷來挽救商朝的崩潰,因為到那里去有著以下好處: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環(huán)境和現(xiàn)在的都城“淹”比起來,無論是建設都城還是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都會比現(xiàn)在的情況要好;第二,遷都以后,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將會受到抑制,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第三。遷都可以避開那些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干擾少了,政權可以得到穩(wěn)定。
可是不少人為反對遷都的決定,他們主要是奴隸主貴族。他們知道,到了新的地方不能象現(xiàn)在一樣照舊享樂。
盤庚說:“以前,你們的前輩事奉我的先王,非常老實。現(xiàn)在,你們不聽話,不肯離開這里。我們先王就會在地下告訴你們的前輩,讓他們好好地整治你們?,F(xiàn)在我的計劃已定,誰要不從,我就割誰的鼻子,滅了誰的種,一個都不留?!?/p>
大家嚇得一捂鼻子,只好跟著盤庚上了已經(jīng)準備好的船只。
貴族們雖然把成串的貝殼(錢)套在脖子上帶走,但糧食房子都沒法帶走。據(jù)說他們還馴服了大象作為運輸工具,但總不能也把良田也拉走吧。貴族們被迫拋棄許多財富,他們也明白,到了新都將不再具備從前的地位和財富。但不等他們猶豫,已經(jīng)被裹著來到河南北部的安陽(如今的殷墟),一看到處都是陳舊不堪、破破爛爛,過慣了好逸惡勞的生活的他們,更加來氣了。于是開始散播流言,開始向盤庚叫囂:“盤庚不是借助先王旨意嗎,那我們就搬出比先王更厲害的上帝來。我們要求占卜?!?/p>
盤庚是個年輕人,不怕叫板,立刻命令神職人員在烏龜殼上(多數(shù)是烏龜肚子那塊殼)刻下當時開始出現(xiàn)的甲骨文,用以提問上帝:“遷都是對!遷都是不對!”這是一個雙項選擇題,讓上帝選擇正確答案。旁邊還刻上出題者(神職人員)的名字以及出題時間。
接著,神職人員在烏龜殼背面鉆幾個淺窩,用火燒灼淺窩,就會開裂出一些紋路,這些紋路就是上帝在考卷上的作答。神職人員趕緊判卷子,這需要專業(yè)訓練,他們能夠從紋路翻譯出上帝的語言。上帝回答的很細致,神職人員把翻譯出來的意思刻寫在燒灼紋路旁邊,這叫做“卜辭”。
原因是,以前的地方老發(fā)大水
意義,終于有個安全穩(wěn)定的地了,對于國家的穩(wěn)定,繁榮,起到了重要的意義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nèi)部經(jīng)常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fā)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里。盤庚是個能干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shù)貴族貪圖安逸,都不愿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并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fā)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p>
由于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于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里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xiàn)了復興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jīng)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yōu)閺U墟了。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fā)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里曾經(jīng)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
盤庚遷殷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nèi)部經(jīng)常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fā)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里。盤庚是個能干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shù)貴族貪圖安逸,都不愿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并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fā)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p>
由于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于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里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xiàn)了復興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jīng)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yōu)閺U墟了。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fā)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里曾經(jīng)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
從殷墟發(fā)掘出來的遺物中,有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面都刻著很難認的文字。經(jīng)過考古學家的研究,才把這些文字弄清楚。原來商朝的統(tǒng)治階級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當時發(fā)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種文字和現(xiàn)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來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在殷墟發(fā)掘的遺物中,還發(fā)現(xiàn)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制作很精巧。司母戊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鋼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fā)掘了殷商奴隸主的墓穴。在安陽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寶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還有許多奴隸被活活殺死殉葬。在大墓旁邊的墓道里,一面堆著許多無頭尸骨,一面排列著許多頭顱。據(jù)甲骨片上的文字記載,他們祭祖祖先,也大批屠殺奴隸做供品,最多的竟達到二千六百多個。這是當年奴隸主殘酷迫害奴隸的罪證。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了比較確鑿的考證。所以說,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