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做白茶的茶樹都有哪些樹種?
1、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產(chǎn)于福鼎柏柳村。福鼎大白茶,葉片橢圓、芽葉黃綠、絨毛多、植株高大、分枝較密。屬于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白茶品質(zhì)好,擁有茸毛多外形潔白、顏色翠綠、茶湯鮮爽的特點。2、政和大白茶,簡稱政大,原產(chǎn)于政和縣鐵山鎮(zhèn)。茶葉橢圓、芽葉黃綠帶有微微的紫色、絨毛多、芽葉密度稀。屬于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適合制作紅茶和白茶。制成的白毫銀針,色澤鮮白帶黃、香氣清鮮、滋味醇厚香甜。3、福鼎大毫茶原產(chǎn)于福鼎汪家洋。葉片長橢圓形、芽葉黃綠、絨毛多、為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用來制作的紅茶、綠茶和白茶,品質(zhì)都 非常優(yōu)異。4、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嶺大白茶,原產(chǎn)于福建省福安縣穆陽鄉(xiāng)高嶺村。福安大白茶是在1964年開展群眾性的茶樹良種調(diào)查選育工作時挖掘出來的地方良種。屬于半喬木型品種,樹型高大、主干明顯,枝條粗壯。適合制作紅茶、綠茶和白茶。用福安大白茶鮮葉制作的白毫銀針,芽壯毫顯、顏色鮮白微暗、氣味清香、味道清爽甘甜、品質(zhì)非常優(yōu)異。5、菜茶菜茶是用種子繁殖的茶樹群體,屬于灌木型品種,葉片呈長橢圓形。因為菜茶的芽比較小,所以不適合制作白毫銀針。用菜茶制作的白牡丹,過去稱為“小白”。菜茶芽頭較小,銀白色的芽頭特征不明顯,新國標(biāo)重新定義用菜茶芽葉制作的白茶為貢眉。菜茶制作的貢眉偏墨綠色,芽葉勻整,茶湯清澈,鮮爽度高,口感偏甜,香氣高揚,工藝到位的話還會伴有花香和毛竹香。6、水仙茶品種水仙茶發(fā)源于福建建陽水吉,也稱為武夷水仙或建陽水仙,屬于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抗逆性良好,適合制作烏龍茶和白茶。制作的白茶香氣濃郁,顏色杏黃,茸毛顯露,條索粗壯,工藝到位還會帶有花香味。未來也許還會有更多適制白茶的新品種被培育出來,不少的白茶農(nóng)科人員也一直在為此努力。希望未來我們能喝到更多茶樹品種制作的好白茶。
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有很多,這里主要介紹8種。一、菜茶菜茶是指用種子繁殖的茶樹群種,栽培歷史約有1000余年,由于長期用種子繁殖與自然變異的結(jié)果,因而性狀混雜。現(xiàn)代武夷菜茶為代表,將其形態(tài)特征描述如下:樹高約1M,幅寬約1M,灌木型。分枝多,枝干著生角度約40度,節(jié)間長1.5~2.5cm,枝皮粗糙,呈暗灰色。葉長橢圓形,葉尖銳,略下垂。葉大(8x3.2)cm,長寬比為2.5左右。葉色濃綠、具光澤,葉脈細、略顯,7~9對。鋸齒深而密,28~32對。葉質(zhì)厚而脆。花冠大小約3.2cm,花期9~12月,結(jié)果率甚高。發(fā)芽期多在清明前幾天,終期11月上旬,芽數(shù)密,育芽力強,抗逆性甚強。適制紅茶、綠茶、烏龍、白茶。二、福建水仙又名水吉水仙或者武夷水仙。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三倍體。1985年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9-1985。原產(chǎn)于福建省建陽縣小湖鄉(xiāng)大湖村巖叉山。栽培歷史100余年。在福建各茶區(qū)栽培普遍,尤其是閩北、閩南茶區(qū)為多,主要分布在建甌、建陽、武夷山、永春、漳平等地。廣東的饒平、臺灣的新竹、臺北以及浙江龍泉等地也有引種。樹勢高大,自然生長可高達5~6M,分枝部位高,分枝稀疏,樹勢半開張,主干較明顯,為小喬木型。嫩枝紅褐色,老枝灰白色。葉色深綠,富關(guān)澤,頁面平展,濃綠,有油光,富革質(zhì)。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端尖長,尖端和基部略下垂。葉平均長10.2cm,平均寬4.43cm,長寬比平均為2.26.主脈明顯,基部較寬扁,側(cè)脈整齊,5~11對。鋸齒較深面均勻,平均42對?;ù笮?,雄蕊低于雌蕊,花多,一般不結(jié)果,或僅結(jié)極少數(shù)單位粒果,播后出土亦少,故用壓條、扦插繁殖。發(fā)芽稍遲,約3月中旬開始萌動至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春茶4月下旬達一芽三葉盛期,芽頭較疏但芽肥壯,茸毛較多,全披白毛,嫩芽葉淡綠色,芽育能力尚強,持嫩性較差,一芽二葉長6.6cm,百芽重59g,一芽三葉百芽重112.0g,一芽二葉鮮葉含氨基酸約為2.6%,茶多酚25.1%,鮮葉水浸出物含量高達49.23%,單寧22.29%。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在福建最低溫低下可以安全越冬。產(chǎn)量高,約比當(dāng)?shù)夭瞬柙霎a(chǎn)100%。制白茶品質(zhì)極優(yōu),色稍黃,茸毛顯露,富有香氣。三、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簡稱福大、福鼎,在所有白茶區(qū)均有種植。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1985年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001-1985。原產(chǎn)于福建福鼎縣柏柳鄉(xiāng)。據(jù)傳說,距今100多年前(約1857年),由柏柳鄉(xiāng)竹頭村陳煥移植家中繁殖。又一說是柏柳鄉(xiāng)翁溪村張嚇欽發(fā)現(xiàn)的。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qū)。20實際60年代后,福建和浙江、湖南、貴州、四川、江西、廣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區(qū)有大面積栽培。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植株較高大,可達2M左右,幅寬1.6~2M,樹勢半張開,為小喬木型。分枝較密,分枝部位較高,節(jié)間尚長。樹皮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鈍,葉緣略向上。通常大(12x5.4)cm,長寬比平均為2.2.葉色黃綠、具光澤。側(cè)脈明顯,7~11對,平均9對。鋸齒較整齊、明顯,27~38對。葉肉略厚,葉質(zhì)較軟。芽葉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二葉長5.1sm,百芽重23g,一芽三葉百芽重63g?;ㄐ洼^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結(jié)果率高,茶籽大而飽滿。生長期長,育芽能力強,發(fā)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旱亦耐寒,雖在零下3~4攝氏度或更低亦不受凍。繁殖力強,壓條、扦插發(fā)根容易,成活率高達95%以上。春茶鮮葉含氨基酸4.37%、茶多酚16.2%。制成白茶品質(zhì)極佳,以茸毛多而潔白,白綠,湯鮮美最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