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吃的餅子有哪些?
1、水晶餅
水晶餅是陜西省渭南市下邽鎮(zhèn)的漢族名點。相傳,它是宋代當地民眾贊美寇準而制作的糕點。水晶餅金面銀幫,起皮掉酥,口感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
新中國成立后,水晶餅多次被國家商業(yè)部、陜西省商業(yè)廳授予優(yōu)質產品稱號。
2、老婆餅
相傳,元末明初期間,元朝的統(tǒng)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得很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朱元璋統(tǒng)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zhàn)火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東跑西走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干糧,于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冬瓜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fā)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極大的幫助。由于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于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更新方法,最后人們發(fā)現用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原料做餡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甘香可口,這就是老婆餅的始祖了。
3、雞仔餅
雞仔餅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僅是外形,就讓人一見鐘情:嬌小的身段,橢圓形略似美女的鵝蛋臉,在幾乎清一色正圓形的餅餌群體中顯出另類美。皮薄餡少的,吃起來比較脆;皮厚餡豐的,酷似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筆下正在俯首覓食的小雞,外脆內軟,很有嚼頭。
4、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因產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而得名。源于漢代,成于晚清,是山東省名優(yōu)特產之一。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為原料,以傳統(tǒng)工藝制作而成。制成后,薄如秋葉,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
5、九江茶餅
九江茶餅起源于唐代,是“江西四大糕點之一”,采用傳統(tǒng)工藝和現代技術研制而成。宋朝詩人蘇東坡曾賦詩贊譽:“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其色澤金黃,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點。由于散發(fā)著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純堿、蘇打的奇香,故被人們稱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點。其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色,已成為旅游市場中最佳食品之一。
6、廣東杏仁餅
杏仁餅是一款廣東省傳統(tǒng)的特色餅食名吃,是從綠豆餅發(fā)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最初的杏仁餅是選用綠豆磨成粉,再制成杏仁狀的餅,在餅中間夾一塊糖腌豬肉,經烘烤后制成綠豆餅。杏仁餅也以它的外形而得名,現在經過改良,己變成圓餅狀。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口味,包括素吃口味等。
7、佛山盲公餅
盲公餅是廣東省佛山市特色傳統(tǒng)名點之一。由于它是由一盲人創(chuàng)制于清嘉慶年代后期(1796一l820年),因而得名盲公餅。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盲公餅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餅內所夾的豬肉,其制法更為美妙精巧,用幼細白糖腌藏數月(最少數天)才取出配制,吃起來甘美酥脆,美味可口,享譽中外。
8、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又名皇印燒餅、救駕燒餅、蟹殼黃燒餅,是安徽省黃山市漢族傳統(tǒng)小吃。
通常以面粉、肥肉、梅干菜、芝麻、鹽、菜油為原材制作皮、餡,經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搟餅、刷飴、撒麻、烘烤等工序制成,烘烤在爐中進行,內燃木炭,將餅坯貼于爐的內壁,經烘烤、燜烘及將爐火退凈后再焙烤,前后數小時而成。
9、山西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tǒng)名吃,因產于太谷縣得名。始于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10、臺灣太陽餅
太陽餅是臺灣地區(qū)的小吃之一。屬于甜餡薄餅,內餡是麥芽糖,源起于臺灣中部臺中市的點心,為臺中的名產之一太陽餅的形狀近似圓形,餅皮酥而易碎,食用時容易掉落;多半為直接食用配濃茶之茶點,也有置放餅在碗內,沖泡熱開水呈現粥樣吃喝。早期制作的比較大,一般食用前多會均分成四塊,近年來則有較小的太陽餅出現,以方便拿取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