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葉304是什么品種(武夷山茶葉305是什么品種)
武夷山茶葉305是什么品種
南平市為三線城市。
南平市常住人口為321.26萬人,按照城市等級劃分標準屬于大城市。
南平介于東經(jīng)117°00’-119°25’北緯26°30’-28°20’之間,地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cè)、閩江上游,是福建的北大門,俗稱"閩北",是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結(jié)合部。
南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氣溫19.3℃,無霜期268天,年降雨量1660毫米。
南平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行政區(qū)域,轄邵武、武夷山、建甌、建陽四市和順昌、浦城、光澤、松溪、政和五縣及延平區(qū),幅員面積2.63萬平方公里,總?cè)丝?05萬人。
南平境內(nèi)山巒起伏,河谷縱橫,水系發(fā)達,屬典型的中低山丘陵構(gòu)造侵蝕地貌。是山水森林城市,閩江(南平是閩江的發(fā)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匯合始稱閩江)上游的生態(tài)屏障,近代詩人郭沫若吟詠南平為“山圍八面綠,水繞 二江青”。
閩北山川秀麗,文物古跡眾多,發(fā)展旅游業(yè)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在觀光旅游的基礎(chǔ)上,著力開發(fā)的茶藝、修學(xué)、朱熹遺址考察、古陶瓷、森林浴、科考、拖屋車、民俗等10多項專項旅游,引起了海內(nèi)外旅游者的極大興趣。景觀:有武夷山、杉嶺、仙霞嶺、鷲峰山四大山脈。
閩北是全國四大林區(qū)之一。有林地2697萬畝,森林覆蓋率68.4%;林木總蓄積量1.15億立方米,占全省的1/3。全市有竹林面積509萬畝,立竹量7.8億株,占全國1/10,建甌、順昌是全國的十大“竹子之鄉(xiāng)”之一。這里還有大量的松香、油茶籽、香料油、筍制品等副產(chǎn)品。
閩北人杰地靈,名流輩出。歷史上出將入相的有17位,如李綱、真德秀、楊榮等。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一生71年有40余年時光是在閩北度過。閩北在歷史上曾享有“閩邦鄒魯”和“道南理窟”之稱。
勤勞智慧的閩北人民發(fā)明了中國印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順昌竹紙和先進的建陽麻沙雕版印刷技術(shù),制造了在中國瓷業(y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窯黑釉瓷器,并形成了馳名中外的制茶工藝。
早在3000多年前,古越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開疆拓土,繁衍生息,是中國大陸南方開發(fā)最早的地區(qū)之一。
有 1800多年的建城史,秦漢時期是閩越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東漢年間,福建設(shè)5縣,南平占3縣;明清時期,福建置8府,南平據(jù)3府。文化積淀深厚,古越文化、閩越文化、茶文化、蛇文化有著獨特的魅力。
武夷山巖茶305是什么茶
在巖茶圈,常見的代號如下:
金觀音(204)黃觀音(105)
金牡丹(220)春蘭(301)
丹桂(304)黃玫瑰(506)
金鎖匙(3)金宣(臺27)
月中桂(55)小紅袍(66)
水金龜(77)悅茗香(101)
紫牡丹(111)老君眉(118)
金鳳凰(120)銀鳳凰(121)
瓜子金(201)金玫瑰(203)
瑞香(305)
在這么多代號當中,選取幾個常見的代號解讀。
《03》
這些茶,多為后期雜交、培育而來的品種。
1、代號105——黃觀音
黃觀音,是省茶科所1990年選育成功的品種。
黃觀音是從鐵觀音與黃旦(黃金桂)人工雜交后代中選育而成的無性系新品種。
要知道鐵觀音和黃旦(黃金桂)可是烏龍茶當中的高香品種,將2種高香的茶雜交,自然會得到一款香氣沖天的茶。
黃觀音也不辜負“父母”的期待,果然在香氣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
黃觀音根據(jù)制茶師傅的做茶方法,可做出多種香型的茶葉。
常見的香氣有花香、果香、花果香。
武夷山304是什么茶
武夷山品種304是丹桂
武夷山茶葉品種名稱
巖茶五大名樅之一:
原產(chǎn)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巖九龍窠懸崖上,相傳清代中期已有大紅袍名。品質(zhì)特優(yōu),條索緊實,色澤綠褐潤,香氣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巖韻”顯,香味獨特,是武夷巖茶之珍品。
巖茶五大名樅之二:鐵羅漢
原產(chǎn)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巖之內(nèi)鬼洞(亦稱峰窠坑),兩旁懸崖峭壁,茶樹植于一狹長地帶的小溪澗旁(竹窠巖長窠內(nèi)亦有與此齊名之樹)。相傳宋代已有鐵羅漢名,為最早的武夷名樅。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內(nèi)山(巖山)。干鐵羅漢看上去色澤綠褐油潤帶寶色,條索粗壯緊結(jié)勻整,乍看似水仙。香氣濃郁幽長;湯色清澈艷麗,呈深橙黃色;滋味順滑,濃厚鮮活,巖韻特強;葉底軟亮勻齊,紅邊帶朱砂色。鐵羅漢之上品,兼具花果香。
巖茶五大名樅之三:白雞冠
原產(chǎn)福建省武夷山隱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宮白蛇洞口和慧苑巖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與白雞冠齊名之樹),相傳明代已有白雞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內(nèi)山(巖山)。成茶外形緊結(jié),色澤墨綠帶黃,香氣細長有特別幽長之感;滋味醇厚較甘爽,湯色橙黃明亮,葉底黃亮,紅點點泛現(xiàn)。
巖茶五大名樅之四:水金龜
原產(chǎn)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欄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傳清末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內(nèi)山(巖山)。觀其外形,綠褐帶寶色,色澤烏潤略略泛白,條索緊結(jié)彎曲,勻整,稍顯瘦弱;聞有輕微焙火焦香,湯色橙黃清澈艷麗,微有雜質(zhì);香氣內(nèi)質(zhì)蘊含梅花香;湯色由深橙漸黃,透亮。綠潤軟亮;紅邊帶朱砂色;邊緣有破碎,茶湯顯厚,略帶甜香,滋味十分鮮爽,喉感滑順舒服。
巖茶五大名樅之五:半天腰
又稱半天鷂,半天鷂武夷巖茶傳統(tǒng)五大名樅之一,原產(chǎn)于九龍窠三花峰之第三峰絕頂崖上,又名半天夭、半天腰。妖氣十足,多變的茶香,初時如蘭似花,繼而如粟像杏,再則焦香橫溢,時刻帶著一份妖媚。條索緊細,色澤烏潤,干茶香馥郁茶香帶有多元的果香,香味精致優(yōu)雅細膩,沖泡時香氣襲人,滋味濃醇,熟果香氣鮮明馥郁,回甘清甜持久。
武夷巖茶305是什么品種
303是紫紅袍、304丹桂、305白瑞香、306瑞香然后就記不清了 這幾個比較主流
武夷巖茶305特征
閩東是福建省寧德市的俗稱,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南連省會福州,北接浙江溫州,西鄰武夷名山,東與臺灣島隔海相望,全區(qū)轄一區(qū)二市六縣,面積 1.34 萬平方公里,人口 305 萬,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六十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4.7到19.3攝氏度,一年四季均宜旅游。
武夷山茶屬于啥品種
烏龍茶。武夷印象水仙為歷史名茶,是閩北烏龍茶中的兩個品種之一。水仙是武夷山茶樹品種的一個名稱,武夷水仙就是以品種命名的。武夷山茶區(qū)素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的說法。水仙最大的特點就是茶湯滋味醇厚。
武夷山由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逐使水仙品質(zhì)更加優(yōu)異,如今樹冠高大葉寬而厚、成茶外形肥壯緊結(jié)有寶光色,沖泡后香含蘭花葉濃而醇,湯色深橙耐沖泡,葉底黃亮朱砂邊,為武夷巖茶傳統(tǒng)的珍品。
武夷山茶葉305是什么品種的茶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地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c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結(jié)合部,是福建的“北大門”。為閩江的發(fā)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匯合始稱閩江。幅員面積2.63萬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行政區(qū)域,總?cè)丝?05萬人。境內(nèi)山巒起伏,河谷縱橫,水系發(fā)達,屬典型的中低山丘陵構(gòu)造侵蝕地貌。是山水森林城市,閩江上游的生態(tài)屏障,近代詩人郭沫若吟詠南平為“山圍八面綠,水繞 二江青”。
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是福建的北大門,俗稱“閩北”。地理上介于東經(jīng)117°00′至119°17′、北緯26°15′至28°19′之間,居閩江上游,西與江西省接壤,北與浙江省毗鄰。這一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閩北既是福建沿海連接中國內(nèi)陸的交通走廊,又是建設(shè)海峽西岸繁榮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福建拓展經(jīng)濟發(fā)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又是閩浙贛皖經(jīng)濟協(xié)作的中心地帶;在福建發(fā)展全局及中國東南經(jīng)濟中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南平境內(nèi)山峰聳峙,低山廣布,河谷與山間小盆地錯落其間,形成以丘陵、山地為主的地貌特征,有武夷山、杉嶺、仙霞嶺、鷲峰山四大山脈,其中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華東最高峰。
南平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局部山區(qū)為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7.9℃-21.2℃,無霜期247-339天,年降雨量1430-2032毫米。
武夷山茶葉305是什么品種好
永豐縣火車站。永豐火車站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佐龍鎮(zhèn)。2014年7月江西省發(fā)改委已批復(fù),國鐵Ⅰ級單線鐵路,計劃于2017年建設(shè),是吉(吉安)武(武夷山)鐵路的一個重要火車站,隸屬于南昌鐵路局的三等客運站, 距吉安火車站26公里,距武夷山305公里,本站及相鄰上下行區(qū)間均為單線電氣化區(qū)段。設(shè)計時速160KM
武夷山茶葉105是什么品種
巖茶黃觀音通常叫“105”
就現(xiàn)在的市場而言,黃觀音更多地是按照閩北工藝制作成巖茶。
巖茶黃觀音香似肉桂,所以也有一些茶客把黃觀音稱為小肉桂。
黃觀音發(fā)酵程度較輕的,花香顯露;發(fā)酵程度偏重的,果香誕生。
它的滋味醇厚甘爽,在武夷巖茶品種中獨具一格,葉底黃亮柔軟,有綠葉紅鑲邊特質(zhì)。
黃觀音作為中國茶葉后起之秀,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之感。
因此非常適合喜好香氣濃郁的茶客。
在武夷山,巖茶黃觀音經(jīng)常被叫做它的育種編號105。
所以說,在武夷山聽到說105基本上指的就是巖茶(閩北)工藝的黃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