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文化,宋朝人是如何喝茶玩茶的?
茶葉興于唐宋代茶文化,而盛于宋。宋代,可謂是我國茶文化的黃金時代。
有王安石說的:夫茶為萬民所用,等于米鹽。在宋代,茶風靡全國的國飲,便是從宋朝開始的。精細的宋人將茶發(fā)展到登攀造極的程度。
在宋代,從雕琢精細的(團茶)到別出心裁的(點差),出神入化的(分茶)……宋人將茶玩出五花八門的高度,使之成為(盛世之清湯)。
一片茶葉玩出什么花樣,千年的茶技至今難以超越,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無從親眼見到,只能從古詩里知道一二。只有走進中國茶葉博物館,你就能穿越千年,重新體驗一下。
宋人制茶,有御用的龍鳳團茶,到民用的散茶,整個流程都有(督茶官)嚴格把控。
宋人烹飲茶,不僅斗茶,還寫詩作畫。不過,進入高科技的今天,喝茶有了高科技的用具,比宋人方便多了。你可到廣州,福州,航州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茶房看看,飲飲茶就知道了。本人只能查資料,從古詩里了解到這些,如有不妥之處,友友們指導一二。
宋朝人喝茶用點茶法,玩茶便是斗茶。
宋朝人喝的茶葉是什么顏色的?白色的。
為什么是白色的?我們從茶葉的殺青方法說起。
茶葉殺青,就是讓新鮮的茶葉失去水分,防止它繼續(xù)氧化,更便于保存。一般的方法有曬,晾,炒,蒸,烘。不要以為所有的茶葉都是炒的,普洱茶就是晾曬的,六安瓜片要經過“七十二烘。這宋代的茶是蒸。
把茶葉先蒸熟,再用紗布裹住,寧出綠色的水,這水色就是今天我們非??粗氐牟枭?,紗布中那團茶葉失去了水,變成白的了,風干晾曬,變成堅硬的一團或一餅。宋代給皇上進貢的茶,稱為龍團鳳餅,就是這樣來的。
用白色的茶磚或者茶餅,是干的又很堅硬,倒是易于保存,只是喝的時候不方便,先用專用的工具撬下一塊來,石磨或者碾子里,使之成粉末,然后過籮,成了白色的茶粉。要吃茶,先去茶粉,加入少量沸水,使之成膏狀。再把這種茶膏,根據各位飲茶者的不同習慣,或濃或淡,分別加在各個茶碗里,茶碗里再加入入沸水,稀釋,即可飲用。
這就是點茶,是宋代人喝茶的主要方法。
宋代人玩茶,主要是斗茶。
斗茶。
斗茶的時間多在春茶上市時,地點都選在比較大的茶鋪里,參加的人員多是有錢有閑的愛茶人,各自帶上自己珍藏的好茶,甚至是好茶具好水,聚在一起,一比高下。
斗茶內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戲。
斗茶品
斗茶品以茶“新”為貴,斗茶用水以“活”為上。一斗湯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湯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湯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藝,茶湯純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采制不及時;色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其次看湯花持續(xù)時間長短。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點茶、點湯,指茶、湯的調制,即茶湯煎煮沏泡技藝。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水痕出現的早晚,是茶湯優(yōu)劣的依據。斗茶以水痕晚出為勝,早出為負。
有時茶質雖略次于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質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斗茶令。
在斗茶時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
茶百戲。
又稱湯戲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即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
有一個問題出來了,水是無色的,茶粉是白的,用什么樣的杯子盛比較好呢?斗茶時,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黑色的或者深色的杯子比較好,所以,宋代點茶,流行斗茶,更流行建盞, 因為建盞是黑色的,便于映襯,水面上的茶沫圖案更加清晰。
茶百戲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并列,是士大夫們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
楊萬里詠茶百戲:“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戲,能使茶湯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云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
斗茶之風流行于市井,更流行于文人雅士世之間。
宋代的大詩人陸游,就很喜歡斗茶。他喜歡喝茶,偏偏又到建瓴做過管理茶葉的官員,在宋代,建瓴的茶葉是第一貢品,陸游如魚得水,他有300多首詩寫到喝茶或斗茶。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蘇東坡也有80多首詩寫茶。
宋朝人喝茶用點茶法,玩茶便是斗茶。
宋朝是個文明而富足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