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土茯苓在我們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款中藥,人們都很喜歡用來搭配其他食材來煲湯和煲去濕茶,這樣味道和口感都是很好的,而且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土茯苓的主要功效與作用是解毒、清火、祛除濕氣,還有抵抗抑郁癥的作用,而且經(jīng)常服用可以調(diào)理身體。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土茯苓作為一種中藥食材有著祛除濕氣、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的功效,同時還能夠治療頭痛。在食用時可以將其切片,或者是剁成粉末狀加水熬制飲用或者是加入粥內(nèi)食用,長期堅(jiān)持食用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和米醋一起食用,身體出現(xiàn)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氣虛下陷等癥狀時要小心服用。
茯苓的作用,和食用方法
茯苓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中醫(yī)入藥,有利尿、鎮(zhèn)靜作用
[藥性] 甘、淡、平、歸肺、胃、腎經(jīng)。
[藥效] 敗毒抗癌、利水化飲、健脾寧心。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原料]獲苓20克,大棗10克,山藥2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藥、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調(diào)味即可。
經(jīng)驗(yàn)方
【原料】茯苓細(xì)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制作】上3味加水適量,調(diào)成糊,以微火在平鍋里攤烙成極薄的煎
餅。
【用法】可經(jīng)常隨量吃。
【功效】健脾補(bǔ)中,寧心安神。適用于氣虛體弱所致的心悸、氣短、
神衰、失眠以及浮腫、大便溏軟
[用法]分3次佐餐食用。
[作用]健運(yùn)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jīng)常食用。
[評注]茯苓甘平,淡滲利水去濕,補(bǔ)脾益胃,與山藥、大棗佐用,藥性平和,滋補(bǔ)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買回茯苓粉,按照2∶5的比例,與蜂蜜一起沖水,可以提高抵抗力,利水消腫。蒸制饅頭、包子等面食時,可在面粉中加入茯苓粉混勻一起蒸,或者將茯苓和山藥、松仁、芡實(shí)、蓮心一起和面,做成烙餅,對糖尿病患者有較好療效。此外,茯苓還可以做湯、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寧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dāng)歸茯苓燉雞湯:當(dāng)歸50克,茯苓20克,烏雞一只,生姜一塊,水適量,文火共燉,至肉爛
湯濃時,調(diào)味裝盤即可食用?! 羯徸榆蜍吒?
材料:茯苓、蓮子、麥冬各等份
做法:茯苓、蓮子、麥冬共研細(xì)末,加入白糖、桂花適量拌勻,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寧心健脾,適宜于因心陰不足,脾氣虛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
做法:將茯苓洗凈入鍋,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時,棄渣留湯,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腎,利濕止瀉,適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腎炎者。
◆山藥茯苓肚
材料:豬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100克
做法:將豬肚洗凈,茯苓、淮山裝入肚內(nèi),淋上黃酒2匙,撒細(xì)鹽適量,扎緊口,入鍋內(nèi)加水慢燉至肚子酥爛;將豬肚撈出剖開,倒出茯苓、山藥,冷卻后烘干,研末裝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取豬肚切片,適當(dāng)調(diào)味后食用。
功效:補(bǔ)腎益胃,健脾滲濕,適宜于糖尿病患者荷葉茯苓粥
荷葉1張(干鮮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先將荷葉煎湯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兩次食用。對感受暑熱所致的腦脹、胸悶、小便黃、濕熱瀉痢有較好的療效,對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神經(jīng)衰弱都有一定的療效。消食健胃心苓粥 桂心2g,茯苓10g,桑白皮3g,粳米100g。先煎茯苓、桂心、桑白皮,濾渣取汁,與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劑,作早餐食之。主治飲食停蓄胃脘、上逆犯胃胸滿、咳逆、欲嘔、飲食不下等癥。
祛濕解乏芡苓粥 芡實(shí)、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白扁豆、黨參、白術(shù)各6g,加水適量,同煎40分鐘后撈出黨參和白術(shù)藥渣,再加入洗凈粳米150g,繼續(xù)煮至米爛粥稠,即可分次調(diào)糖食用,連吃數(shù)日。主治體虛乏力、虛腫、泄瀉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