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總是說的南洋在哪里
1、指亞洲東南部國家和地區(qū)。
出處: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海防上》記載:“昔泰西各強敵,越國鄙遠(yuǎn)而來。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jù)。則邊鄙已同接壤,郊坰無異戶庭也。”
2、清末至民國時期,劃分我國沿海地區(qū)為南北兩洋區(qū),稱山東以南的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各省為南洋。
出處: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海防上》記載:“南洋起廈門,包汕頭、臺灣、潮陽、甲子門、四澳、虎門、老萬山、七洲洋,直抵雷環(huán)為一截?!?/p>
擴展資料
清末設(shè)“南洋大臣”管理諸項事務(wù)。(南洋水師的“南洋”是相對于北洋水師的“北洋”而言。北洋水師主要活動于長江口以北的渤海、黃海、東海一帶,南洋水師活動于長江口以南的東海、南海。
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南洋”還指東南亞地區(qū),那時華僑去東南亞謀生稱為“下南洋”。事實上南洋水師的也可以到東南亞去巡游的。“西洋”在明朝時指印度洋一帶,到清朝時指歐洲。后來把日本稱為“東洋”是相對于西洋而言。
當(dāng)時中國國力昌盛,經(jīng)過千年積累南洋諸國多仰慕中華,有南洋青年搖船去中國沿海紋中華文字于身,乘船歸來其國長老者見字讓位其居于上座。
南洋概念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yīng)。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地區(qū),還包括歐洲或更遠(yuǎn)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歐美國家;東洋特指日本。
中國的名稱如廈門南洋學(xué)院、南洋模范中學(xué)。東南亞的名稱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xué)等。還有一些企業(yè)也使用南洋一詞。
南洋群島,指印度尼西亞群島。
中國古代漢族開始移民南洋,明朝時期及明亡后,大量漢族移民涌入該區(qū)域謀生、定居,叫做“下南洋”。漢族曾建立過一系列的政權(quá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洋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