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山茶油制作方法(山茶油的制作過程)
1. 山茶油的制作過程
原料配方:面粉5千克花生米1。5千克核桃仁500克玉米淀粉1千克芝麻1千克鹽500克香料粉(大小茴香、花椒、丁香、良姜、肉桂、草果、陳皮、砂仁共100克)上磨麻油600克花生油150克
制作方法:
1。
將面粉、玉米粉上籠蒸約40分鐘,攤開晾涼,把結(jié)塊的疙瘩捏散過篩;將芝麻過篩后炒成深黃色,再碾碎;將花生米用花生油炸焦,撈出晾涼去皮,壓成形如黃豆粒的粒子;將核桃仁碾成形如綠豆的小粒。
2。將鍋放火上,倒入面粉用小火炒出香味,再分三次加入麻油炒上色后,將花生米、芝麻、核桃仁、鹽、香料粉一起加入,繼續(xù)炒拌幾分鐘后出鍋,即成為可食用的油茶面。
3。食時可分沖食、煮食、沖食時,須先將油茶面用少量溫開水攪拌成糊,再用100℃的開水沖入,順著一個方向攪成稀糊,即可對熱水食用。一般50克油茶面可對熱水400克。煮食時,先將油茶面用少量涼水攪成糊,再將糊攪入適量的開水內(nèi)煮一滾即成。
2. 山茶油制作過程圖片高清
茶油被奉為陰陽水,所謂陰陽水就是天上的落水與地上的泉水混合而成的。所以被用來給貔貅“開光”。 而實際上茶油是從野生木本油科植物“油茶果“提取而成,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茶油在我國歷屬皇家貢品。 其油茶果采自常綠幽深、生態(tài)環(huán)境極佳的山林之間,無任何農(nóng)藥、化肥污染,盡吸天然養(yǎng)分,日月精華。 油茶果從開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整整一年,歷經(jīng)秋、冬、春、夏四季之雨露,民間有“抱子懷胎“之佳稱,堪稱人間奇果。油茶樹對生長環(huán)境有特殊要求,在我國分布在江西、湖南、安徽等少數(shù)地區(qū),產(chǎn)量極低,一般在3-5公斤/畝,盛果期需要8-10年。據(jù)統(tǒng)計,全球茶油年產(chǎn)量不超過20萬噸(約1000萬人的油類消耗量),并呈下降趨勢,而野茶油更少見,只有約4萬噸。 超市里都有賣的,可以食用。
3. 山茶油的制作過程視頻
1、在網(wǎng)上推廣,比如微信、快手、抖音……等等,但難度有點大,山茶油價格偏高,大部分人對質(zhì)量不信任。這需要慢慢開發(fā),長期推廣,詳細的對客戶講解茶油的質(zhì)量和功效與普通茶油不同,爭取得到客戶的信任。
2、向茶油廠家推廣,自己有貨源,質(zhì)量保證,廠家回收價格也會比普通茶油價格高許多。
4. 山茶油的制作過程是什么
在我國的湖南、江西、廣西、重慶等省、市(區(qū))這些地方的山茶油都是正宗的。
茶油,油茶籽油俗稱,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zhì)純凈,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
油茶俗稱山茶、野茶、白花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優(yōu)質(zh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與茶葉(學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為同屬不同種,它們所結(jié)的種子榨出的植物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稱為油茶籽油,后者稱為茶葉籽油。
全球油茶籽油產(chǎn)量的90%以上來自中國。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中國就開始栽種油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生長在中國南方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qū)的天然無污染的高山及丘陵地帶,10多個省都能種植,主要產(chǎn)區(qū)在中國的湖南、江西、廣西、重慶等省、市(區(qū)),全國現(xiàn)有栽培面積約4500萬畝,年產(chǎn)油茶籽100萬噸,產(chǎn)油茶籽油27萬噸。
5. 山茶油的制作過程怎么寫
原料:面粉、熟杏仁、牛骨髓、精鹽。
制法:牛骨髓放在炒鍋里煉化后,用漏勺撈去油渣,再放進面粉和適量精鹽,隨之用手勺不停地翻炒,炒出面香味后取出。
然后將炒好的面粉用開水沖成稠糊,再摻進熟杏仁即成。
特點:茶熱味香 后來又被稱為:西安風味小吃。
2003年4月,彬縣一品鮮制作的杏仁油茶在“中國烹飪王國游·西安咸陽美食旅游周”活動中,獲“西安咸陽旅游名品”稱號。
制作方法是用面粉加香油炒成蛋黃色、將香料研細成粉、杏仁用水煮泡去皮一分為二,芝麻炒成蛋黃色。
鍋加清水,下香料粉、食鹽,水開后下油炒面制成稀糊狀,下入杏仁瓣和芝麻即成。
每天早上端一碗油茶,泡入彬州麻花,既經(jīng)濟又實惠,更別具一番風味。
6. 山茶油制作過程描寫
1、廬山云霧茶:廬山云霧茶,系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chǎn)于漢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宋代列為“貢茶”。 廬山云霧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盛名。暢銷國內(nèi)外。仔細品嘗,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它的味道,類似“龍井”,卻比龍井更加醇厚,若用廬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朱德同志有詩云:“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2、廬山石雞:廬山石雞是一種生長在陰澗巖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棘腦蛙,體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強壯。因其肉質(zhì)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廬山石雞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一般體重三、四兩,大的重約一斤左右。
3、廬山石魚:廬山石魚體色透明,無鱗,體長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同銹花針長短差不多,就是長上七至八年,長短也不超過一寸,故又名銹花針。廬山石魚因長年生活在廬山泉與瀑布中,把巢筑在泉瀑流經(jīng)的巖石縫里,故稱石魚。石魚生長在廬山的峽谷溪流中,體小,長而略扁,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因而遐邇聞名。石魚不論炒、燴、燉、泡都可以,營養(yǎng)成分豐富,尤為產(chǎn)婦難得之滋補品。
4、廬山石耳:廬山石耳與黑木耳同科,是一種野生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于它形狀扁平如人耳,又附著在巖上生長,所以稱之為“石耳”。石耳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內(nèi)含很多的肝糖、膠質(zhì)、鐵、磷、鈣及多種維生素,營養(yǎng)十分豐富,是一種高蛋白滋陰潤肺之補品。
5、廬山鮮筍:產(chǎn)自江西省廬山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食用鮮筍,以其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被公認為是無污當?shù)谋=∶廊菔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選擇綠色食品,首當廬山鮮筍。鮮筍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多纖維的保健食品,在其蛋白質(zhì)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8種。此外還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以及鈣、磷、鋅、鎂等微量元素,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鮮筍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藥用價值,并含有大量富有活性的粗纖維素,常吃鮮筍,不僅能促進腸壁的蠕動,增進消化腺的分泌,支積食,防便秘,促進排泄,而且把胃腸中有毒物質(zhì)吸附帶走,減少胃腸中毒癥和胃腸癌的發(fā)生,對肥胖癥起到減肥作用。
6、湖口糟魚:據(jù)史學家考證,傳統(tǒng)糟魚起源于原始社會晚期的鄱陽湖口與長江交匯地區(qū),故稱湖口糟魚。湖口糟魚, 自明朝萬歷年間,曾是湖口地方貢品被選送朝廷。產(chǎn)品選用亞洲第一大無污染的淡水湖--鄱陽湖所產(chǎn)鮮魚為源料,經(jīng)傳統(tǒng)工藝糟醉而成。滋味醇和,咸鮮適口是旅游休閑,居家迎賓饋贈朋之佳品。
7、桂花酥糖:與桂花茶餅同稱桂花雙壁。采用白芝麻仁、食油、富強粉、白砂糖、飴糖和桂花等精制而成。此傳統(tǒng)名產(chǎn)呈乳白色,質(zhì)地細嫩酥脆綿軟,具有潤肺、建胃、止咳等功效。
8、桂花茶餅:以優(yōu)質(zhì)茶油、芝麻、桂花和面粉為主要原料,采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等特點,歷史悠久。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之說。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