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山茶油的說說(茶油采摘神器)
1. 茶油采摘神器
茶油加工是在油坊內(nèi)完成的,其工藝流程繁雜,純手工壓榨。把油茶籽壓榨成茶油大約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首先要把采摘下來的油茶籽曬干,等殼和果肉分離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殘余的水分烘干。經(jīng)過烘干完全沒有水分,就是100%干度才可榨出油來,濕度大些的要烤十多個小時,如果濕度在二十以下的油茶籽烘四五個小時就可以榨出油了。
第二步就要把烘干的茶油籽放在碾盤上碾磨加工。碾盤是整個油坊中最有特色的,與碾盤相連的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輪,運用水流的沖擊力使轉(zhuǎn)輪轉(zhuǎn)動后來帶動碾盤的運行,碾盤也是傳統(tǒng)的石磨形,師傅將油茶籽倒入槽中,在碾盤上放置一定重量的石塊,在石塊的壓力下,來回滾動的輪子把槽中的油茶籽碾成粉末。
接著,油茶籽碾成粉末后,再把它倒進蒸籠上蒸。制油師傅們說油茶籽一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來,同時這個過程也起到一個加熱的作用,加熱后的油茶粉會特別松軟,便于榨出油來。
第四步,山茶籽約蒸一個小時,待蒸熟后用稻草墊底將它填入圓形的竹篾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餅。師傅告訴我們別小看了這個程序,在整個榨油的工藝流程中算是一個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塊茶油餅的厚薄必須相當(dāng),否則就會因為擠壓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有經(jīng)驗的制油師傅可以憑感覺用鐵勺舀起適量的茶油粉進行裝包。
最后一步,榨油師傅把做好的茶油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油床里。這根超過百年樹齡的樟木,它是整個榨油坊的“主機”,在樹中心鑿出一個長2米、寬0.4米的“油床”。茶油餅填裝在“油床”里,裝好茶油餅后就可以進行壓榨。壓榨是整個制油工序中最耗體力,因此,這也是對制油師傅們體能的一個考驗。壓榨也是采用最傳統(tǒng)的擠壓方式,師傅們用長短、厚薄不均的木樁打入油床縫里進行擠壓,不一會兒,一縷縷細細的山茶油從油床里慢慢地滴落下來,作坊里也到處彌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整個山茶油加工工藝流程完全采取人力,不借助任何機械力量來完成,雖很辛苦,但具備有環(huán)保、天然的榨油優(yōu)勢。
2. 山茶油采摘
油茶種植3年結(jié)果,第7年進入豐產(chǎn)期,管理到位的話一顆油茶樹可以結(jié)油茶果8-15公斤左右,而油茶果的出油部位主要是油茶籽,曬成干油茶籽后約2-4公斤,每畝大概可種植90株油茶樹,每畝年產(chǎn)干油茶籽180-360公斤左右,如果按出油率23%來算,平均每畝可產(chǎn)油35-45公斤左右。茶油市場價格按70-120元/斤算,種植10畝油茶樹年利潤在5.6-19萬元左右。
若出油率按40%算,種植10畝油茶樹年利潤在9.8-33萬左右。
3. 茶油采摘時間
油茶樹按照成熟期來分類,有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 。 寒露籽采摘于寒露前后,霜降籽采摘于霜降前后,兩種茶籽的成熟期相差半個月時間。
大部分油茶果在農(nóng)歷8月初到霜降前后才基本成熟。農(nóng)村還有“寒露到霜降,茶油上樹旺,霜降節(jié)后多一日,茶油上樹多一滴”的說法。油茶果的采摘時間直接關(guān)系到當(dāng)年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為提高出油率,避免盲目早摘或過遲收摘。提前采摘,球果未成熟,茶籽含油率低,含水量高;采摘太遲,球果開裂,茶籽散落,難以收集,造成浪費。所以,油茶果要適時采摘。
4. 茶油采摘神器怎么用
秋季最合適 采摘早了會影響
5. 茶油采摘神器圖片
應(yīng)該是朱元璋與油茶,傳聞朱元璋被陳友諒軍隊追殺,正在采摘的油茶的農(nóng)夫?qū)⒅煸皞窝b成采摘茶油的農(nóng)夫,幸免于難。之后見其滿身是傷,便用茶油涂在傷口,幾天就好了。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后,非常喜愛茶油,封江西茶油為“皇宮御膳”。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