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茶油標準(茶油的國家標準)
1. 茶油的國家標準
一、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GB2716-1988)規(guī)定:
1、酸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
2、過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
3、浸出油溶劑殘留量(mg/kg)≤50
二、色拉油衛(wèi)生標準(GB 13103-1991)規(guī)定:
1、酸價≤0.3
2、過氧化值(meq/kg)≤10
三、精煉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GB 15197-1994)規(guī)定:
1、酸價≤0.5
2、過氧化值(meq/kg)≤10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食用油按照其精煉程度,一般分為四個等級,4級到1級,級別越高,其精煉程度越高。
一級油和二級油的精煉程度較高,經過了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過程,具有無味、色淺、煙點高、炒菜油煙少、低溫下不易凝固等特點。精煉后,一、二級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較低,但同時也流失了很多營養(yǎng)成分。
三級油和四級油的精煉程度較低,只經過了簡單脫膠、脫酸等程序。其色澤較深,煙點較低,在烹調過程中油煙大。由于精煉程度低,三、四級食用油中雜質的含量較高,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營養(yǎng)。
擴展資料
鑒別摻假花生油的方法:摻假后透明度下降,把油從瓶中快速倒入杯內,觀察泛起的油花,純花生油的泊花泡沫大,周圍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當摻有棉籽油或毛棉油時,油花泡沫略帶綠黃色或棕黑色。聞其氣味可聞出棉籽油味。摻有米湯、面湯等淀粉物的油,在其藍紫色或藍黑色?;蛘叻湃胪该鞅蟹胖脙商旌笤儆^察,必然會出現云狀懸浮物。
怎樣辨別食用油的質量
1、要看顏色,一般來說,精煉程度越高,油的顏色越淡。當然,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
2、要看透明度,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3、要嗅無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fā)熱后,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異味就不要買。
食用油標準分為了四個級別,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學會去鑒別,根據顏色、透明度以及氣味這些基本的物理特征來判斷,真正明白自己所用食用油的規(guī)格與各項參數,做到心中有數,清清楚楚,保證做出來的飯菜的可口程度與安全問題,有一個依據可以判斷。
2. 茶油檢驗標準
第一、樹種差異山茶油,取自油茶樹,又稱山茶樹、茶子樹,一般為喬木,油茶樹高大3-6米,唯一用途為產油果用于榨油。茶葉籽油,取自茶葉樹,一般包括大葉種(如普洱茶)和小葉種(如龍井),樹齡可高達上千年。主要用途為采摘青葉用于制作茶葉。
第二、葉子差異油茶樹的嫩葉常呈紅或黃色,表面呈油光蠟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不能用于泡茶。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是東方歷史最為悠久的飲品。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
第三、果實差異油茶樹所結的蒴果近球形,大如鵝蛋,果瓣厚而木質化,內含2-4顆三角狀黑茶褐色種子,外殼有光澤。茶樹茶子蒴果較小,多數呈三角形,種子為橢圓形圓果,直徑為1-2厘米,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
第四、含油率差異油茶籽一般含油率為30%―40%,出油率一般可達23%―25%,常規(guī)采用壓榨法和浸出法進行生產。茶葉籽含油率一般為25%―30%,出油率一般可達8%―10%,只采用傳統壓榨法進行生產,更顯珍貴。
第五、茶多酚含量差異山茶油的茶多酚含量極其少,因此并不作為產品的硬性檢測指標,在其產品標簽里是不體現的。泰谷農業(yè):茶葉籽油的茶多酚含量是區(qū)別于任何食用油的主要指標,作為國際公認的天然抗氧化劑,功效顯著。
第六、脂肪酸構成差異山茶油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見長,但其中的亞油酸、亞麻酸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偏低,因此歐米伽三的比例就明顯不足。茶葉籽油的亞油酸、亞麻酸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配比合理,以普洱茶油為例,亞油酸:亞麻酸的比例接近4:1,接近深海魚油水平,為國際推薦標準。
3. 山茶油的國家標準
一、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GB2716-1988)規(guī)定:
1、酸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
2、過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
3、浸出油溶劑殘留量(mg/kg)≤50
二、色拉油衛(wèi)生標準(GB 13103-1991)規(guī)定:
1、酸價≤0.3
2、過氧化值(meq/kg)≤10
三、精煉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GB 15197-1994)規(guī)定:
1、酸價≤0.5
2、過氧化值(meq/kg)≤10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食用油按照其精煉程度,一般分為四個等級,4級到1級,級別越高,其精煉程度越高。
一級油和二級油的精煉程度較高,經過了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過程,具有無味、色淺、煙點高、炒菜油煙少、低溫下不易凝固等特點。精煉后,一、二級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較低,但同時也流失了很多營養(yǎng)成分。
三級油和四級油的精煉程度較低,只經過了簡單脫膠、脫酸等程序。其色澤較深,煙點較低,在烹調過程中油煙大。由于精煉程度低,三、四級食用油中雜質的含量較高,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營養(yǎng)。
4. 茶油標準號
產品標準號:GB/T 1534,只要包裝上有這行字,都是真的食用油。多數人都有個誤區(qū),低于多少錢買到的,肯定是假產品,其實技術和成本都是固定的。很多小的廠家,沒有錢投入過多的廣告,所以造價成本比較低,價格也會相對便宜。
買食用油,認準包裝上“這行字”,不管是什么牌子,都是優(yōu)質好油
食用油不是等級越高越好
在超市購買的食用油,包裝上會劃分一二三四等級。這些等級的劃分,消費者都會誤以為等級越高,食用油的品控越嚴,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食用油的等級是根據精煉程度來制定的,也就說精煉程度越高,食用油的等級就越高。
買食用油,認準包裝上“這行字”,不管是什么牌子,都是優(yōu)質好油
5. 茶油質量標準
第一:接觸 , 純真的茶油沒有油膩感,如果涂在皮膚上,便會很快吸收,而假的茶油則反之,不但具有油膩感,還不容易吸收;
第二:聞味道 ,滴出一到兩滴茶油,滴到手掌上,進行揉合,直到發(fā)熱,就可以聞其味道,真的茶油有它獨特的味道,而假的則沒有;
第三:聽聲音 ,備好一張紙,在上面滴幾滴茶油,然后放在火焰上烤,如果可以正常燃燒沒有什么異常的話,則是真的;如果發(fā)出吱吱的響聲,則是假的;
第四:嘗味道 ,這是區(qū)分真假茶油最重要的方法,優(yōu)質的茶油,在口中會有一種清香的味道,假的茶油會有酸味,或焦苦的味道;
第五:看顏色,色澤金黃色或淺黃色,品質純凈,澄清透明 ,這是真茶油的特性,假茶油則沒有這么純凈,含有雜質;
第六:看煙點,茶油煙點高于普通食用油,一般為220℃左右,但質量更高的山茶油煙點越高,從烹飪過程中的冒煙量及時間即可判斷茶油的質量。
第七:看沉淀物,氣溫低時,茶油的沉淀物越多,則油品相對較差(沉淀物質大部分為,飽和酸油、雜質、氧化油,水分,皂),反之沉淀少或者沒有沉淀,則油質量好。以肉眼觀察,清澈澄清透明亮度好的油就質量越好。國家在標準里制定了冷凍實驗這個指標就是用來控制沉淀物含量的,沉淀物質大部分為,飽和酸油、雜質、氧化油,水分,皂(相當于家用皂),顯然這些物質對身體沒有什么好處。
第八:看包裝:正規(guī)產品一般是真空包裝密封可靠,包裝物印產品商標、產品名稱、規(guī)格型號、生產廠家名稱、配料表、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文字信息清晰完整。主要的茶油產地在浙江、安徽、江西、廣西、湖南,這點請格外關注。
第九:看油脂的透明度:山茶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凈,澄清透明,理論上山茶油顏色淡些的品質更好。
第十:鑒別水分是否超標:取油層底部的一兩滴山茶油,滴在紙上,點燃后無異常聲音屬于合格產品,燃燒不正常且發(fā)出“吱吱”的聲音是不合格的產品,燃燒時發(fā)出“趴趴”的爆炸聲則說明水分嚴重超標
6. 茶油的國家標準是什么
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GB2716-1988)規(guī)定:
1、酸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
2、過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
3、浸出油溶劑殘留量(mg/kg)≤50
二、色拉油衛(wèi)生標準(GB 13103-1991)規(guī)定:
1、酸價≤0.3
2、過氧化值(meq/kg)≤10
三、精煉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GB 15197-1994)規(guī)定:
1、酸價≤0.5
2、過氧化值(meq/kg)≤10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