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茶葉新聞(國際最近的茶葉新聞)
國際最近的茶葉新聞
浙江杭州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新聞發(fā)布會上了解到,第四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下稱茶博會)將于5月21日—25日在杭州舉辦,2021“國際茶日”中國主場活動同期舉辦。本屆茶博會展示展銷面積7萬平方米,有標準展位3423個,比上屆增加10%,其中商業(yè)招展展位1700個。
關于茶的新聞動態(tài)
2021年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于2022年11月16日—18日,在武夷山茶旅小鎮(zhèn)會展中心召開。簡稱“2021武夷山茶博會”。
此次茶博會由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臣實業(yè)有限公司主辦,茶閱全媒體,好茶倉新零售、倉儲協辦。目的是通過通過積極探索“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市場發(fā)展模式,推動武夷山茶發(fā)展的過程中大力支持海峽兩岸茶葉,以茶為媒助力武夷茶走向世界。
展會規(guī)模達到45000平米,設有2000個展位。需要參觀的群眾1.可在線提交參觀需求預登記,同步推送到主辦方2.按提示進入主辦方官網進行身份驗證確認3.線上參觀登記截止2021年11月16日4.前往武夷茶旅小鎮(zhèn)會展中心審核后入場5.平臺按您需求推送展品及服務。
茶行業(yè)新聞
茶優(yōu)app幫助茶行業(yè)對產品,品牌等數據進行梳理,建立基礎數據,平臺匯聚的大量優(yōu)秀茶友,相互學習交流互動,篩選后形成數據。
茶友網APP是款功能強大的茶友交流社區(qū)和茶葉購物商城軟件。用戶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的品茶之道,學習更多的品茶知識。同時還可以買到優(yōu)質的茶葉。
國際最近的茶葉新聞有哪些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茶葉大國。根據國際茶葉委員會2011年統(tǒng)計,中國的茶葉產量137萬噸,占全球總產量406.7萬噸的33.7%,位居世界第一。但事實上,中國人卻并不是喝茶最多的。
根據調查機構歐睿的統(tǒng)計數據,世界上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是3157克;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愛爾蘭與英國;而中國則以人均茶葉消費量566克,全球排名第19位。
這似乎有別于人們日常的感知,但事實上不同的茶文化造就了各地區(qū)飲茶習慣的差異。
茶在土耳其也被視為“國飲”,但不同于中國是茶葉的母國,土耳其接受茶實際上比歐洲還要晚。如果說中國人是愛品茶,那么土耳其人則是嗜茶,他們喝茶不像中國人用開水沖泡,而是用茶壺煮。土耳其新聞通訊社的一項調查稱,土耳其人的喝茶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費高達2.45億杯。
事實上,茶葉產量和本國消費量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肯尼亞就是一個典型的產茶外銷國家。2011年,全球茶葉出口總量172.9萬噸,肯尼亞茶葉出口44.10萬噸居世界第一,但在人均茶葉消費量方面極低。
國際茶市場
茶葉出口程序標準
一、商業(yè)洽談
出口雙方經洽談有出口意向,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首先向客戶郵寄貨物茶葉小樣,由客戶進行全面的檢測,當檢測合格后,可以進一步簽訂正式合同。
二、準備貨物
因國際市場對特種茶的品種需求各不相同,但單一品種需求量會較大,所以中方茶葉出口應提前準備好貨物,并且保證貨物的品質穩(wěn)定一致。為了保障貨物的質量,可以申請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做檢測,以確保茶葉產品符合出口標準。目前,有檢測權力的單位有:福建、浙江、湖南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等多家單位。
三、申請許可證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如果是生產加工型企業(yè),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并有獨立的進出口權,可以到當地商檢局進行備案,直接向國內大型外貿公司申領進出口許可證(注:國家對茶葉出口仍實行計劃配額和出口許可證管理,同時需出口合同),同時可以依客戶要求申請FORM—A(普惠制產地證)。FORM—A可以在當地商檢局辦理。
注:凡有茶葉出口經營權的部委直屬公司,其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核發(fā)。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茶葉出口企業(yè)的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各特派員辦事處核發(fā)。
四、報檢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應該完成報檢工作。企業(yè)依客戶要求提供材料(包括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的檢測報告),申請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完成各項檢測。如果茶葉出口企業(yè)在當地商檢局有備案,可以直接申請當地商檢局進行商檢,商檢放行即可出口。
五、報關
同時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應該完成報關工作。報關需要茶商向有關部門提供進出口許可證、報關委托書、核銷單、報關單、發(fā)票、箱單等。
六、定艙
當完成上述申報和檢測工作后,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就可以向貨運公司發(fā)出海運或空運定艙委托定艙。
茶葉國際市場狀況
不高
中國紅茶出口虧本;綠茶出口價格與成本持平,沒有利潤;越南成為中國綠茶潛在競爭對手, 日本對中國綠茶不構成威脅。得出結論: 中國茶葉不具有價格競爭優(yōu)勢,價格低廉是促銷的一種方式。斯里蘭卡紅茶品質高,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優(yōu)勢。中國茶葉出口企業(yè)贏利主要是從流通領域的“壟斷定價” 著手,其中綠茶贏利高于紅茶。
關于茶葉的新聞
1、宋·杜耒《寒夜》原文選段: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釋義: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2、近代·董必武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原文選段: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釋義: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笑語喧嘩,十分熱鬧,紅巖村的年青同志送來梅花,更增添了節(jié)日氣氛。大家在一起舉杯互相敬酒,表達著新年的祝愿,散席后眾人意猶未盡,又一起品嘗這勝利茶,談論當今時事。
3、唐·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懷》原文選段: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釋義: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么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4、宋·辛棄疾 《定風波·暮春漫興》原文選段: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ㄩ_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釋義: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F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春風把剩下的花瓣也給卷走了,但它還是沒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為花兒開放是由于春風的吹拂。想問一下,誰又看見春天離去了?離此而去的春天,被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碰上了。
5、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原文選段: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釋義: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么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中國十大名茶中采用國際新聞
1、大吉嶺紅茶
大吉嶺紅茶產自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的地區(qū),以5-6月采摘制成的茶葉品質最優(yōu)。其湯色橙黃,上品茶葉香氣中帶有葡萄香,湯質柔和。
2、錫蘭高地紅茶
錫蘭紅茶的產地位于斯里蘭卡,別稱“西冷紅茶”、“錫蘭紅茶”,茶葉品質以1-3月份采摘的茶葉最佳,與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并稱為世界三大紅茶。
3、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創(chuàng)制于1725-1735年,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為烏龍茶一類的品種,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外形卷曲,色澤呈砂綠,沖泡后湯色金黃濃厚,香氣為天然的蘭花香,入口滋味醇厚甘鮮。
4、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創(chuàng)制于光緒年間,產自于安徽省祁門、東至等地,精選祁門當地的中葉、中生種茶樹“櫧葉種制成,其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醇甘甜,口感細膩,具有“群芳最”和“紅茶皇后”的美稱。
5、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其色澤銀綠,形狀卷曲似螺,又產自于江蘇蘇州太湖的洞庭山一帶,故得此名。品質上等的碧螺春湯色透亮清澈,香氣濃郁高揚,滋味鮮爽甘醇。
6、玉露茶
玉露茶形狀似松針,色澤墨綠油潤,沖泡后茶湯顏色翠綠清澈,入口無苦澀感,味道鮮美甘醇,是最高級的日本茶品。沖泡時宜使用60度的熱水,充分釋放茶葉的香氣和味道。
7、玄米茶
玄米茶是極具日韓風味特色的綠茶飲品,玄米以糙米為原料,經過浸泡、蒸熟、滾炒等工藝制成,玄米與日式煎茶拼配成玄米茶。其外觀勻整,沖泡后湯色明亮的黃綠色,滋味鮮醇可口。
8、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為中國傳統(tǒng)茶葉,屬于綠茶一類,產自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西湖龍井可按外形和內質劃分為1-8級。西湖龍井外形扁平挺直,香氣清高悠長,滋味鮮爽甘醇。
9、武夷大紅袍
武夷巖茶又被稱為“武夷茶王”,產于福建武夷山,使用精湛的制作工藝制成。成品茶“巖韻”明顯,香氣濃郁持久,入口醇香濃郁,茶韻悠久。
10、阿薩姆紅茶
阿薩姆紅茶產自于印度東北部地區(qū),其茶葉外形細而扁平,色澤呈深褐色,沖泡后湯色深紅偏向于褐色,茶香中帶有淡淡的玫瑰香和麥芽香,滋味濃醇,屬于烈茶,適合冬天飲用。
中國茶葉走向國際
中國茶葉對外貿易,有1500余年歷史,大體可分四個貿易時期。
中國茶葉的早期輸出外銷
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銷。
中國茶葉最早輸出在公元473—476年間,由土耳其商人來我國西北邊境以物易茶,被認為是最早記錄。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國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以后中國茶葉通過海、陸“絲綢之路”輸往西亞和中東地區(qū),東方輸往朝鮮、日本。
明代(1368—1644)是中國古典茶葉向近代多種茶類發(fā)展的開始時期,為清初以來大規(guī)模地開展茶葉國際貿易提供了商品基礎。
鄭和七次組率船隊,出使南亞、西亞和東非三十余國。同時,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歐人東來航海探險旅行,及傳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國茶葉文化傳往西方,為以后的華茶大量輸入歐洲作了宣傳和與論準備。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