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茶葉市場茶葉質量(閩南閩北茶葉)
閩南閩北茶葉
1.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最負盛名的,可謂“茶中之圣”?!按蠹t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
2.肉桂茶 肉桂亦稱玉桂,由于它的香氣滋味像桂皮香,所以在習慣上稱“肉桂”
3.鐵羅漢 鐵羅漢是四大名叢之一。鐵羅漢以福建武夷山慧苑內鬼洞的名叢鐵羅漢鮮葉制成的烏龍茶
4.水仙茶 水仙及閩北水仙,烏龍茶類之上品。該茶原產于百余年前閩北之建陽縣水吉鄉(xiāng)大湖村一帶
閩茶有哪些
閩飲茶業(yè)很好,公司主營漳平水仙茶和臺灣高山茶,公司茶場位于福建省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chuàng)業(yè)園,海拔1000公尺以上,被譽為“大陸阿里山”,是臺灣茶農離開臺灣投資最集中、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所生產的軟枝烏龍茶受到權威專家及市場的高度認同。
閩南產什么茶
大紅袍屬于六大茶類中的烏龍茶。烏龍茶根據(jù)產地來劃分可以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和臺灣烏龍四類。其中閩北烏龍又有巖茶和洲茶之分,生長在武夷山上的稱巖茶,產于平地的為洲茶。
閩北烏龍以武夷巖茶著稱,巖茶中主要品種有水仙、肉桂、奇種、單叢、名叢等。名叢是巖茶之王,在珍貴的名叢中,以四大名叢“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冠”最為金貴
閩南茶和閩北茶的區(qū)別
閩南話和閩北話就是兩種地方方言,就是講閩南話的聽不懂閩北話,講閩北話聽不懂閩南話,閩南話整體來說每個城市講的口音都有所區(qū)別,廈漳泉講的語音語調都有所差別,閩北話也一樣,不同地方方言腔調也有所不同,比如,建甌跟建陽的調調不一樣。
閩南閩北茶葉品質的區(qū)別,審評要點
閩北的茶主要分布于福建北部武夷山一代。所產的烏龍茶主要有武夷巖茶和閩北水仙。武夷巖茶:產于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
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巖茶品質獨特,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shù)厝簭牡南矏郏小鞍俨≈帯泵雷u。
閩北水仙:是閩北烏龍兩大花色品種之一,其品質別具一格,水仙為茶樹名,適合制烏龍茶,成品茶。條索緊結,葉端扭曲,重實,色澤柔潤,呈蜻蜓頭,青蛙腿狀,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圓朱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青。
閩東產什么茶
叫做天山蠟面茶,產于福建閩東。
唐、宋時期寧德西鄉(xiāng)天山茶區(qū)已有產制蠟面茶,成為歷史上的貢品茶。品質特點:蠟面茶屬于蒸青團、餅茶。外形有方形、圓形等多種形態(tài)的團塊狀。葉蒸熟后保持綠色,茶面色澤光瑩。飲用時碾碎、烹煮,茶湯如乳泛湯面,有似熔蠟,故得名閩南的茶葉
烏龍茶、白茶、茉莉花茶、小種紅茶屬于中國特種茶。
福建省古稱“東越'、“八閩'、“閩中郡',簡稱“閩',地處我們偉大祖國東南方的東海之濱,依山面海,丘陵起伏,海岸線長,林木蔥郁,植被豐富,河流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適中。
福建擁有茶樹品種、良種數(shù)量、良種普及率、名茶品類、特種茶等五個“世界之冠'。自唐至明就產蠟面茶、團茶、散茶、葉茶、蒸青、炒青綠茶。人清后,福建首創(chuàng)了紅茶(熏煙“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烏龍茶(閩北烏龍、閩南烏龍)、茉莉花茶(再加工茶)、白茶,并產黃茶、磚茶,連同原有的綠茶,形成六大茶類七種品類俱全。其中烏龍茶、白茶、茉莉花茶、正山小種紅茶屬于中國特種茶。
閩南茶閩北茶
建甌北苑貢茶
北苑御茶(北苑貢茶)是指宋代貢茶,主產區(qū)在古代建安縣吉苑里,即今建甌市東峰鎮(zhèn)境內。 東峰種植茶葉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茶葉產區(qū)之一。據(jù)有關文字記載和當代茶學專家陳椽考證,在南北朝時(479-502年)建州就已有人工種茶和從事茶葉加工生產。至唐朝開元天寶間(713-755年)建州境內就已盛產茶葉,且茶葉制作已從草茶向蒸青茶過渡。
矮腳烏龍
建甌市東峰鎮(zhèn)產茶歷史悠久,是閩北烏龍茶的主產區(qū),所產的矮腳烏龍茶品質優(yōu)異,深受市場歡迎。目前,全鎮(zhèn)擁有茶園面積12900多畝,年產精制茶2500萬公斤。
據(jù)了解,東峰鎮(zhèn)桂林村至今還保存著擁有160年以上歷史的15畝茶園,種植的茶樹品種為矮腳烏龍。1990年9月,臺灣茶業(yè)界泰斗吳振鐸教授經(jīng)過縝密的科學考證,確認桂林的矮腳烏龍為臺灣青心烏龍的祖樹,是臺灣享有盛譽的“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的祖籍園。為保存閩臺烏龍茶品種歷史淵源的見證,1991年6月,南平地區(qū)行政公署、福建省茶葉學會和建甌縣人民政府對這片茶園立碑保護。
閩北水仙
閩北水仙屬烏龍茶類。始產于百余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xiāng)大湖村一帶,現(xiàn)主產區(qū)建甌、建陽兩地。成品外形壯結勻整,尖端扭結,色澤砂綠油潤,中部近葉柄部分葉色暗綠并呈現(xiàn)白色斑點,俗有“晴蜓頭,青蛙腹”之稱;香氣濃郁芬芳,頗似蘭花香氣;滋味醇厚,入口濃厚之余有甘爽回味;湯色紅艷明亮,葉底柔軟紅邊明顯。
隆冬臘月,萬花冷寂,人們在欣賞水仙花婷婷綽約的美姿、沁人肺腑的馨香時,要是再沖泡水仙茶,品飲它那使人舌根留芳、香回九腸的天然蘭花珍味,真會怡興盎然、飄飄欲仙。
水仙茶是我國茶葉優(yōu)良品種之一,是福建烏龍茶類中的一顆明珠,如今已和閩南水仙花一樣,香飄萬里,譽滿中外。這種茶葉原產于閩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陽、建甌一帶就有這種茶樹,但人工栽培卻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間( 1662-1722)的事。清咸豐年間(1857年),永春仙溪鄉(xiāng)人鄭世報父子從閩北引種水仙茶與仙溪鼎仙巖,其后在永春及閩南地區(qū)傳播種植 永春水仙融合閩北和閩南烏龍茶制作工藝的優(yōu)點,使茶葉更耐泡、香氣更顯、滋味更醇、湯色更亮,形成風味獨特的“閩南水仙”,永春成為“閩南水仙”的發(fā)源地。
福建閩北茶
福建地區(qū)有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下面教給大家如何區(qū)分。
1、產地不同
閩南烏龍主產于福建南部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地。閩北烏龍主產于福建北部產地包括武夷山、建甌、建陽、水吉等地。
2、品種不同
閩南烏龍則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還包括永春佛手、閩南水仙、平和白芽奇蘭、詔安八仙茶、福建單樅等。除安溪鐵觀音外,安溪縣內的毛蟹、本山、黃金桂、奇蘭等品種統(tǒng)稱為“安溪色種”。
閩北烏龍以武夷巖茶為代表,其中的品種就包羅萬象啦,據(jù)說武夷巖茶的名樅有幾百種,甚至上千種(小懂就聽說過多個版本)。典型的有十大名樅: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鎖匙、北斗、白瑞香。
3、做青工藝不同
“做青”是烏龍茶成茶品質的關鍵,其中“搖青”又是烏龍茶做青的重要工序,閩南烏龍茶的制法有著“輕曬、重搖、搖次少、輕發(fā)酵”的特點,而且揉捻中會加入包揉工序,所以我們見到的以鐵觀音為代表的閩南烏龍干茶外形是卷曲在一起,并且?guī)е~的青綠色。
而閩北烏龍則與它恰恰相反,制法特點為“重曬、輕搖、搖次多、重發(fā)酵”,所以我們看到的閩北烏龍條索整齊,顏色多為深褐色,是它重曬和重發(fā)酵所產生的結果。
4、干燥工序不同
閩南烏龍的干燥要經(jīng)過反復烘焙,到茶葉含水量要控制在約2%-5%之間才能成茶,這樣能保持閩南烏龍翠綠的色澤和清香,而閩北烏龍則是通過焙火形成了特有的“巖香”和深褐色澤,這也是武夷巖茶特有的焙制工藝。
當然需要強調一下,閩南烏龍的炭焙鐵觀音也是需要經(jīng)過數(shù)道焙火工序的,這也是干燥工序唯一與閩北烏龍有些許類似的閩南烏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