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黃荊盆景比較好?
黃荊大多自帶天然舍利,制作成盆景古樸自然,老氣橫秋。黃荊是我們國家地域分布最廣的一種盆景材料,按葉的形狀,有一脈3葉,5葉,7葉之分。葉片也多葉片越小。采挖野生樁是黃荊盆景素材的只要來源。黃荊生長快,萌發(fā)力極強,不定芽的生長,更是讓老樁材上,如枯木逢春的樣子。采挖黃荊只要下冬季到來年的清明節(jié)。落葉后,發(fā)芽之前成活率最高。
野外找尋有大面積枯面,碳化,舍利的黃荊疙瘩。枝條生長不要過大,截桿后的傷口影響自然的美感。主桿的要求,疙瘩,枯面。
黃荊耐貧瘠,耐旱,耐高溫,養(yǎng)護時極容易,將黃荊直接栽種早疏松透氣的微酸性土里就可以。養(yǎng)護的位置,散光,通風良好更適合黃荊生長。
黃荊的皮層薄,鋁線造型枝條的時候,0.5厘米以下用鋁線纏繞,下壓扭曲彎曲定位造型。超過1.5厘米的枝條,先用線牽拉到適合的位置。枝條生長旺盛的時候,縮短枝條,鋁線牽拉以蓄枝同時造型。將主枝制作成豐滿的云片狀。
最后調節(jié)黃荊的各個云片狀枝條,前后有藏有露,層次分明。疏密有致。一盆以枯木逢春的黃荊盆景,就凸顯出輪廓了。
黃荊別名五指柑、布荊,科屬馬鞭草科黃荊屬:
形態(tài)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有四棱。掌狀復葉對生,具花柄,花談紫色或灰青白色。果球形,黑色。花期六至七月,果期九至十月。
生長習性:喜光,能耐半陰;喜肥沃土壤,但亦能耐瘠、耐寒、耐旱;根系發(fā)達,耐整形修剪。
野生的黃荊樁頭,大多具有天然的枯面和舍利,可用銅絲刷刷去附著的泥土和風化了的表層木質。清理干凈后,可涂以石硫合劑及桐油等,加以保護。
上盆與造型:
選盆:黃荊樁頭干皮呈黃灰色。選盆盡量避免色澤相近。大小要相配。
用土:疏松透氣,可用土配蜂窩煤灰,但蜂窩煤灰必須經過雨淋過的。
上盆:春季萌發(fā)前進行為好,秋后亦可。適當修根,根據今人后造型需要對枝條全面修剪,并對整體形態(tài)全面審視,以便確定最終造型。
造型:上觀賞盆后的黃荊樁頭,骨架己初步形成,造型操作主要是對新生枝的整形。采用截干蓄枚法造型,注意出枝角度與走向,用金屬絲作牽拉處理,注意手法與力度,防止折斷枝條。
養(yǎng)護與管理:
場地:雖然黃荊喜光也耐半陰,放置地隨意,仍以通風透光為好。
澆水:耐旱,保持盆土濕潤,可適當扣水。
施肥:春秋二季各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即可,志施生肥和濃肥。
整形:對無用的造型外枝條,可隨時剪除??啥啻握~,使葉片變小,可結合修剪調整各部位的枝條走向。
翻盆:中小盆每年翻一次,大型和生長不良的可推遲。
病蟲害防治:有介殼蟲、蚜蟲,用樂果乳油或敵殺死一千五百倍液噴殺。常見病為煤煙病,可結合搞葉作摘除處理。
題主你好,黃荊農村很多地方將它作為柴火來用,但其實是制作盆景的優(yōu)良素材,植株可以作為中草藥,具體的藥理習性,可參考一些百科知識,如果真的用來做藥,最好還是聽聽專業(yè)的醫(yī)生建議,這里不做贅述。
黃荊的相關文獻
黃荊生命力頑強之極,幾乎可用雜草來形容,即使是風化的樹頭仍能發(fā)出新芽來,因其龜裂的樹皮與風化后的老態(tài),猶如春風吹又生的意境,這些年來愈發(fā)受到盆友們的喜愛。
黃荊疙瘩可以說是最能表現黃荊盆景的一大特色,加上其自身的舍利干面、葉形,花也漂亮,易于栽培,且素材易得,對新手盆友來說是非常友好的,雖然黃荊的枝節(jié)比較長,葉子普遍偏大大,但瑕不掩瑜,仍是盆景的極佳素材。
種養(yǎng)簡單
黃荊栽培的難度可以說是很低的,黃荊可以粗放式的管理,不分大小都易成活,而且資源素材也多,制作盆景可挑選樁型蒼古的老樁來培育。
一般下山樁就可以直接上盆覆沙土高培,將葉片摘除,養(yǎng)樁期間適當遮蔭,用散射光養(yǎng)護,噴水保濕,很快就能發(fā)芽;如果有生根粉,裸樁用生根粉浸泡后再栽種,可以提高發(fā)根成活率。
未萌芽老樁處理技巧:黃荊的老樁有的時候會很長時間不萌芽,只要樹皮呈青綠色未脫水,可以把它挖出來重新泡水,用純沙土高培套袋養(yǎng)護,還是有很大的幾率能活。等長芽之后再逐步去沙土,翌年開春發(fā)芽就證明黃荊真的成活了,此時就可以上盆栽種。
下面和盆友們分享的是2株十年以上的黃荊盆景的一些創(chuàng)作方法與思路
作品1
素材背景:這株是十幾年的黃荊了,作者一直沒有特別仔細的去照顧過它,但黃荊的生命就是頑強,一直也死不了。是時候對它進行換盆了。
植株狀態(tài)、換盆時間:換盆的作業(yè)在春芽萌發(fā)的時候進行的,背面已經有鮮苔爬上去了。
盆器的選擇:對盆景脫盆、洗根之后,找了三個不同樣式的盆器。
首先選擇的第一個盆器是淺足盆,它的大小剛剛好,整體來講還是比較喜歡的,但盆土裝不下多少,如果植株栽種進去,怕對樹勢影響過大,黃荊種進去估計會活的很慘。然后第二個盆器是屬于三足盆,整體的器型復古,造型挺別致的,不過因為黃荊小品素材本身就不是很大,裝配上去之后,盆腳顯得太高了,喧賓奪主。最終決定選擇第三個盆器,因為第三個盆讓盆樹的主體有了流向,并且紫砂圓盆的透氣性極佳、容量較大,盆土可裝的比較多,就選它了。換盆作業(yè)的過程與其它盆景換盆作業(yè)的過程步驟是一樣的,這里就不做贅述了,若有新手盆友不了解盆景換盆作業(yè)的步驟過程,可以在集匠坊的往期文章內找到,或是留言我會給您解答。土壤狀態(tài):由于一時沒找到沙土,黃荊對盆土的選擇也不會太嚴,只要盆土疏松透氣基本上就能很好的生長,這里選擇的是赤玉土作為基質進行了換盆栽種的作業(yè)。
換盆的同時將背面的青苔一并清除,露出的干身上布滿了細細的根,澆透水之后的狀態(tài)非常健康,葉性也得到了最佳的展現。
舍利干的展現:天然的舍利和抽生的新枝葉在同一件作品里,這是展現盆景里枯榮共存的最佳姿態(tài)。
涂抹愈合劑前1
涂抹愈合劑前2
涂抹愈合劑前3
涂抹愈合劑:當下換盆的時候對樹身進行了簡單的清洗,洗刷的時候洗掉了一些枯干部分,為了讓枯榮共生的這種意境更好的展現,上盆4-5天之后,對其涂上了給它涂上石灰硫磺合劑,一來防腐,二來讓枯干部分的白更好加明顯。
涂抹愈合劑后植株狀態(tài)1
涂抹愈合劑后植株狀態(tài)2
涂抹愈合劑后植株狀態(tài)3
涂抹愈合劑后植株狀態(tài)4
涂抹愈合劑后植株狀態(tài)5
涂抹愈合劑后植株狀態(tài)6
注意要點:關于石灰硫磺合劑在做舍利干的涂刷時,不一定會馬上就到達理想的顏色效果,有的石灰比例高,整體上涂刷之后越灰,但如果希望顏色更白一些,可以過段時日再涂刷一次,反復幾次也會越涂越白,但作業(yè)的時候需要注意,要盡量避免它們流到盆土中。
作品2
求精:黃荊的養(yǎng)護方式非常的簡單,基本上真的很難養(yǎng)死,但要做成相對精致的盆景,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這株黃荊小品是用山采的老樁培育十多年的,極具歲月感。
黃荊天生的大疙瘩都是最近幾年才漸興漸濃,大多數人在培養(yǎng)的時候偏注重疙瘩、舍利干面,往往忽視了盆景枝托部分的造型,或者說缺少枝托造型的意識,這種顧此失彼的狀況下,做成的黃荊盆景往往價值不高。
細瘦亦可玩:世事無絕對,玩樁的人有時候常會陷入到“細瘦不可玩”的這種觀念中,對一些細小素材棄之不理,但作者在對這株老樁把玩的時候就打破了這種固有的思維,自然樹勢在右邊,欲右先左,左邊的幾個小枝對整個盆景的樹勢起到了均衡的作用,頂枝偏右,用來表現了右邊的生長空間比左邊好,右邊更有利于此樹,此環(huán)境生長,所以,頂枝自然偏向右邊。
這種連桿式的叢林型盆景配上淺圓盆,看起來隨意性自然,動勢走向也得到很好的照顧,動與靜的畫面感十足,讓盆對樹的襯托到位,形成一個完整的空間架構。
隨著歲月流失,干身的木質部也慢慢腐蝕,逐漸流失。十余年來,從整塊完整的樹身,漸漸就中空了,在樹身上留下的只有水線在紀錄著早先風光時的輪廓。
目下,其實也已爛無可爛了,堪稱仙風道骨,還望延年益壽!
黃荊是咱們農村廣泛分布的一個樹種,在淮河流域,長江以南大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這種樹大多造型奇特,甚至具備天然的舍利干,做成盆景后,是格外具備美感的,閑暇之余,咱們可以使用咱們田間地頭的黃荊制成盆景。
要想使用黃荊制作成美不勝收的盆景,是要經歷采樁、養(yǎng)胚、制作各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精心對待,匠心獨運經過時間的沉淀才會成為精品佳作的。
一,黃荊該如何采樁?
1.選對采樁時間
說到使用黃荊制作成盆景,采樁是基礎的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黃荊在野外分布廣泛,而且野生的黃荊,經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型往往奇特,在人們的意料之外,更具有神韻和感染力。
要采挖黃荊老樁的時候,一定要選對季節(jié),雖說黃荊的生命力強大,但是以春季發(fā)芽前和秋季進入休眠期進行最為適合。個人最喜歡春季發(fā)芽前進行,采挖栽培后,稍作養(yǎng)護就可以看見黃荊發(fā)芽,維護簡單,見效果比較快,應該說最為適宜的。
2.如何正確采樁?
在采樁的時候,要想成活快,最佳的選擇是要多帶宿土,而且所帶的宿土越多,成活率也就越高;但是話說過來,一些黃荊生活在巖石縫里,要想攜帶宿土幾乎沒有可能,這時我們就有必要把巖石鑿開,多帶一些根系,盡量維持根系的完整,特別是大根,這樣會有利于栽培時固定,對以后的提根處理也是非常有利的。
采挖后要迅速的使用塑料袋包裹根系,使用濕布包裹樹干,以免蒸發(fā)量過大,影響成活。
二,如何栽培?
1.修整根系和枝條
黃荊老樁到家后,首要任務是對根系進行處理,我們知道它的根系可能會有腐根爛根或者過多的亂根,對稍腐熟的根要再次修剪,盡量露出新鮮部分,這樣我們稍作修剪,并且把修剪后的根系浸泡到消毒液中,既能補水,還能防止感染,可以刺激黃荊早日發(fā)根。
此外還要對樁材大致判斷造型,可以把過多的枝條剪掉一些,這樣可以減少蒸發(fā)減少養(yǎng)分消耗,利于成活。但是切記一定要注意保護奇特造型,獨有的舍利干以及骨滑面,再者剪枝過度要自然,保留它天然的美感,再者剪枝后的部位一定要留有芽點,利于未來的發(fā)枝。為了防止處理后的根和枝干樹液流出,最好使用膠封閉傷口。
2.入土上盆
栽培時,我們首先要地栽,或者栽入大木箱,待成活后在上盆蟠扎造型,這個過程叫做養(yǎng)胚。
栽培時,先根部沾取一些生根粉,把一些粗大的根系露在盆外,然后進行高培。高培的時候植料的選擇最為重要,要想獲得較高的成活率,最好使用消毒的河沙進行高培,高培河沙具備多種好處,它不但排水性好,不至于造成腐樁現象,再者還非常有利于生根,河沙的高培最好要覆蓋植株高度的三分之二,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蒸發(fā),達到保濕的目的。
澆水后,下一個任務就是要套袋了,我們可以扎上小拱棚,上面套袋保溫保濕,對于成活非常有利的。
三,如何養(yǎng)護確保成活?
栽培套袋后下一個任務就是要合理養(yǎng)護,確保黃荊樁的成活,這時遮蔽強光照射,定時噴水維持濕度是關鍵,待到土壤干燥時可以澆一些多菌靈溶液,既能維持墑情,還能起到防腐作用。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有些黃荊老樁的芽休眠期會比較長,有時幾個月不發(fā)芽也屬于正?,F象,這時不要輕易放棄,只要樹皮是青的,都有成活的希望,記得一次栽培的黃荊一直不發(fā)芽,就把它扔到一邊不去管理了,沒想到到了連陰天它自己竟然成活了。
發(fā)芽后,不要急著撤袋,因為這時它不一定是真活,可能是植株內存量的養(yǎng)分讓它發(fā)芽的,這時我們還要繼續(xù)套袋,遮光保濕,待到枝條生長一些,可以把套的塑料袋扎上眼,加大與外界的空氣交換,增加它的適應環(huán)境能力。
如果發(fā)芽過多,也不要急著抹掉,芽多可以刺激黃荊生根,要是有缺芽影響造型的,可以在需要發(fā)芽部位涂抹赤霉素,刺激它發(fā)出芽。
四,什么時候給黃荊造型?要注意什么?
我們知道,黃荊的枝條比較堅硬,要是枝條木質化之后進行造型,極易把枝條折斷,這對黃荊造型來說,非常不利,所以我們可以在枝條半木質化的時間,就可以使用一些材料進行蟠扎了。
蟠扎要使用金屬絲的話,金屬絲的粗細最好是枝條粗度的三分之一,過粗容易折斷,過細達不到彎曲的目的,蟠扎的要點是掌握好密度和方向,蟠扎的時候先固定好起點,把金屬絲和枝干捏緊,讓我們的金屬絲和枝干呈四十五度角,然后慢慢纏繞。
應該在蟠扎造型時,先胸中有譜,先營造主枝,不要心急,然后手法要柔和,把枝條蟠扎成咱們所愛的形狀,其次蟠扎細枝和側枝,同時結合修剪,讓主枝和側枝互相襯托,營造美感和韻味。
前文講過,高培河沙時主根要恰當外露花盆,然后高培河沙,待成活穩(wěn)定后蟠扎后,可以慢慢除去,也可使用水沖掉河沙,這樣做可以營造提根的效果,更加增添黃荊的美感,到了秋季,可以考慮換土上盆,這次可以再次對根進行上提,并且主根的下面可以捆綁石塊,讓根系向側面發(fā)展,營造抓地有力的效果,盆景界有“盆景無根如插木”的說法,重視懸根的培養(yǎng),對于營造黃荊精品佳作,意義很大,我們一定要重視。
五,總結
黃荊制作成盆景后,我們閑暇之余,可以細心營造美感,如鋪上具有詩意的青苔,對根進行雕琢和象形,也可以加入一些小擺件,這種盆景材料生命力比較強大,好養(yǎng)易活,也容易形成精品,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和青睞吧!
以上制作只是大致,至于更深層次的,需要各位大師和朋友精心指點的。水平的限制,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大家也可以不吝賜教。
愿大家都能制作成美麗的黃荊盆景,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