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茶文化的區(qū)別
中國和日本茶文化的區(qū)別一、內涵不同日本茶道內容簡單,審美情趣要求不對稱,是以不平衡為前提,日本茶道更突出了中國禪宗的苦、寂。如在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以姿態(tài)不正者為上,其碗口歪斜,表面凹凸不平,圖案不對稱,陶釉也不均勻;日本的茶道室內,故意在地上地下,開一些不對稱的窗,著各樣的色彩。日本茶道既重精神又重形式,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規(guī)定程序,還很講究著裝,表現(xiàn)莊重、嚴肅。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主人與客人之間的和睦;“敬”,上下關系分明,有禮有節(jié);“清”,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白;“寂”,茶事上恬靜的氣氛。茶人們莊重的表情??梢?,日本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修身養(yǎng)性、參悟大道。而中國的茶文化體現(xiàn)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多源合流,是以道家“五行和諧”與儒家“中庸原則”為前提,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廣博,有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空間。中國茶文化重精神而輕形式,其基本精神可用四個字來概括,即“廉”,廉儉育德;“美”,美真康樂;“和”,和誠處世;“敬”,敬愛為人。中國茶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是茶藝,茶藝的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中國茶文化不太講究著裝,喝茶隨意,不嚴肅、不莊重。中國老百姓在家中會斟上一壺茶招待親朋好友或一大早,在餐館中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悠閑的喝早茶等等。二、構成要素不同日本茶道的構成要素有5個方面,即茶食、點茶、茶花、建筑、道具。所謂茶食是指一湯三菜,即大醬湯、涼拌菜、燉菜、烤魚。點茶是指風爐和地爐(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使用地爐,5月至10月使用風爐)。茶花是指根據(jù)月份烹茶時插入的花。1月乙女椿,2月菜花(利休逝世紀念日2月28日),3月紅乙女椿,4月牡丹,5月谷空木和大山忘,6月木天蓼、薊,7月矢筈芒、女郎花、桔梗、秋海棠、御簾,8月玉紫陽花、金水,9月紅芙蓉,10月櫻蓼、秋海棠、秋麒麟草,11月白玉椿,12月藪椿。建筑是指茶庭和茶室,相當于中國等候和品茶的地方。道具有壁龕、燒水、添炭、點茶、茶事等大類。這些大類又可以進一步細分:壁龕有掛軸、花瓶、香盒;燒水有風爐、地爐、茶釜、爐灰;添炭有炭斗、釜環(huán)、火箸、釜墊、灰器;點茶有濃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貯茶盒、茶碗、茶勺、茶刷、清水罐、水注、水勺、水勺筒、釜蓋承、污水罐、茶巾、絹巾、茶具架、濃茶小罐、茶罐囊;茶事又分茶庭和茶食兩類。茶庭有熱水桶、水桶、水勺、露地斗笠、露地草鞋、露地木屐、圓座墊,茶食有食案、飯碗、醬湯碗、燉菜碗、清湯碗、飯器、飯勺、鍋巴湯壺、招待圓盤、招待長盤、涼菜碟、酒壺、酒杯、杯臺、烤魚盤、酒菜盤、勸菜缽、咸菜缽、中節(jié)箸,兩尖箸,尾節(jié)箸、飯箸。中國茶文化構成要素有茶藝、茶人、主題、程序、環(huán)境5個方面,所謂茶藝是指制茶、烹茶、飲茶的技術,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茶人是指烹茶人和飲茶人;主題是指“友誼”,友誼是永恒的主題;程序是指茶的全過程;環(huán)境是指品茶的環(huán)境。三、制作工藝不同日本茶道烹茶時講究精細的茶末,而中國講究茶葉,中國在制茶技藝方面很講究,講究“四要”和“三法”,所謂“四要”指的是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精茶,即色、香、味、形俱佳的茶;真水,即清———無色、透明,活———流動的水,輕———比重輕的軟水,甘———水味淡甜,冽———水溫冷、寒的水;活火,即指燃料潔凈,無異味,燃燒力強。有火焰;妙器,即精美的茶具。所謂“三法”是指制茶法(有蒸青制茶法和炒青制茶法兩種)、烹茶法(有煮茶法、煎茶法、沖茶法三類)、佐茶法(有單純式和混合式兩種方式),而日本茶道只是注重過程禮儀化,在行禮方面分真、行、草三個級別。并不講究制作工藝,一般以煎茶法為主。四、流派不同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為流派的禪宗茶道。茶室設計各有風格:表千家(第三子江岑宗左)不審庵茶室、里千家(第四子仙叟宗室)今日庵茶室、武者小路千家(第二子一翁宗守)官休庵茶室。這三千家都是千利休的兒子。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偉大的茶道藝術家,捍衛(wèi)了茶道藝術理念,還創(chuàng)立了傳飲法。而中國茶文化有四大流派,即貴族、雅士、禪宗、世俗。貴族就是重在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貴;雅士,就是重在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禪宗,就是重在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世俗,就是重在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